[原创作品] 写给新草友的阴性草养殖入门心得(纯手打大幅整理完善重写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5-14 18:41 编辑

青木蕨篇
1.青木蕨的本源之辩
关于水族市场上被称为“青木蕨”的植物到底是什么种类的蕨类,目前草友中尚无一个统一的意见。大部分的资料,包括ADA的官网上都把青木蕨指向某种瓶蕨属的蕨类。但同时也有一些资料将其指向某种铁角蕨属的蕨类。基于LZ对几种瓶蕨属植物水下养殖的经验,LZ认为青木蕨是某种铁角蕨属蕨类的水下形态。
大株青木蕨的横状根茎较粗,木质化程度高,水下假根根须呈浅褐色,假根细长发达。 微信图片_20170514184123.jpg 叶片较为粗壮,叶片直立生长,叶片顶部向下蜷曲,根系发达但却细嫩,一个月左右即能牢固抓住木头和石头。该种水下适应性较强,可在数个月内完成水下化的进程。 微信图片_20170514183744.jpg
而瓶蕨属植物的横装根系通常较为瘦弱,呈现黑褐色,铁丝状,类似藤本植物,在原生地属于附生类的蕨类植物。瓶蕨水下假根呈带绒毛的深褐色,假根短小不发达。叶片更加细长,散布于横装根上。瓶蕨的水下适应性相对较弱,转水周期长,需要1年以上才能完全转为水中叶。其水下叶会普遍小型化。生长更加缓慢,单株通常一个月左右才能产生一片新叶。且瓶蕨对水体硬度的抗性低于青木蕨,在水体过硬时非常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总体上看,瓶蕨属植物的养殖难度普遍相对较高。
213810b0kk9ukk187yi1up.jpg
2323339rq2nwnwh59w5l24.jpg (图为LZ采集的瓶蕨属SP)此外,LZ对于两种疑似青木蕨水上叶的铁角蕨属的植物进行了转水实验,得到的水下植株与青木蕨的表现非常相似。因此lz认为青木蕨是某种铁角蕨属蕨类的水下形态,至于“青木蕨”这一广泛的商品名概念其中是否包含了多个植物品种,限于lz的知识水平,目前不得而知。
选购
青木蕨在市场上属于相对较为少见的品种,该种原产于东亚,东南亚的热带,早期引入野生株时价格很高。现在经过多年的人工繁殖,青木蕨的价格已经比较亲民了。青木蕨的水上叶与水下叶差别很大,本来一般情况下不必担心买到水上叶,选择看起来透明碧绿,健康的植株即可。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某宝和实体店里有奸商开始贩卖一种所谓的“青木蕨”,这种蕨类叶片厚实,不透明,表面蜡质层厚,手感较硬。基本可以肯定是水上叶。与资料中青木蕨转水上后的叶面表现差别很大。LZ曾经入手过一丛转水实验过。结果如下: 704725339446200425.jpg
将该蕨养殖在lz已经定植1年以上的青木蕨水下超大株旁,鱼缸条件应该可以推定适合青木蕨生长
大约30天后此蕨的水上叶开始逐步腐烂溶叶,之后2-3个月除部分水上根茎腐烂以外基本没有明显的生长迹象。
3个月后剩余的根茎上长出水下新芽,新芽与青木蕨很类似,叶片透明较小,但是叶柄呈与水上叶一样的黑褐色。随后和青木蕨一起养殖至今,除叶柄颜色外两者无明显区别
结论:此蕨可能为一种疑似“青木蕨”的铁角蕨属植物,在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水,水下养殖难度一般,但转水进程缓慢。


日常养护篇
青木蕨的日常管理养护较为简单,基本上与其他蕨类没有什么区别,具体养殖方法基本可以参照黑木蕨部分,只是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        青木蕨的繁殖:青木蕨除根茎繁殖以外,其叶片具有很强大的繁殖功能,孢子能在水下大量萌发。根据LZ的经验,青木蕨的一片老叶片上可以繁殖出10多颗以上的小芽。故草友们可以将其老叶可以正面朝上绑在沉木或者石头上。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大约1个月左右会逐步发芽,3-4个月左右就可以形成2-3cm高的植株小丛。同时较大的青木蕨植株似乎还有从根茎下的须根末端直接分化繁殖出新植株的能力。
2.        不少草友习惯上会把青木蕨当成一种迷你小型蕨类,但实际上青木蕨生长的速度虽然慢于黑木蕨和一些铁皇冠类,单株在条件适合时约2周产生一片新叶。从叶片上长出的新芽到大株差不多需要2-3年,单株繁殖成丛的过程也较为缓慢。但青木蕨长成后的水下成株高可达40cm左右,是一种不小的水草。 微信图片_20170514183620.jpg
3.        青木蕨相较于黑木蕨要求更偏软的水体,在硬水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叶片发黑,破洞,脱钙,叶片折断等问题。
4.        经验性的补充:从直观观察上看,在其他条件基本不变时,青木蕨似乎在丛生密度过大时容易出现叶片弯曲,不舒展的问题,观赏性有所降低。因而当该种繁殖生长密度过大时,应当适当进行分株,有利于植物的充分生长





213738nksex4i0gsnml1lk.jpg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5-14 18:33 编辑

三叶蕨及其他类似实蕨篇
经过lz个人的观察实践,作为商品名的“三叶蕨”实际很可能是数种叶片形态呈三裂叶的实蕨类植物的统称。国外的一些资料显示:国外的水族爱好者采集并养殖了非常多的可水下小型实蕨品种,其大多数产于东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Lz曾经本地草友处收集到一些可水下实蕨属植物品种,此等植物由于缺少正式的学名,因而只能姑且称为各种“Bolbitis.SP”。这些植物由于资料匮乏,且水下化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方式较为相近,lz无法继续分种讨论,只能以“三叶蕨”这个本身即具有模糊性的水族意义上的概念为例,对其进行经验上的简要分析。由于lz缺乏专业知识,对每一种三叶蕨的仔细划分和种间关系的辨明无从谈起。且此种讨论对实现本帖的目的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在之后的讨论中,水下表现较为类似图中植物的蕨类一律冠以“三叶蕨”这个笼统的名字,除非日后的更新里专门提到一些特殊的实蕨sp品种,否则在此将不再区分。

选购篇:
在市面上充斥着不少的烂棕榈皮片装,杯装三叶蕨水上叶坑害新草友,有时奸商也会对其冠以某种铁皇冠的名字。然而和转水容易的铁皇冠类不同,三叶蕨的水下性并不是那么好。LZ经验证明,三叶蕨转水难度高于铁皇冠类,而且转水的过程也很缓慢。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三叶蕨的水上根茎转水历时接近1年,在超过70%的水上部分腐烂后才长出一些较小的水下新叶片。这个过程对于新草友来言可谓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过幸好三叶蕨的水上叶和水下叶区别很大,新草友很容易就能区分:
三叶蕨的水上叶呈厚实不透明的绿色,蜡质层较厚。叶片表面平整,植株高大,单片叶长可达20cm左右,植株高30cm以上。由此可见,市面上出售的高大,可以拿来当后景的三叶蕨基本可以确定都是水上叶 010035f2ffex812rcsv6z1.jpg

三叶蕨的水下叶较薄,叶表少蜡质层,呈半透明绿色或黄绿色,表面往往有不规则的皱褶感,叶片相对较小,一般单片叶只有5-8cm左右大小,植株高度最大通常不会超过15CM。除了普通三叶蕨以外,LZ接触过至少2种以上的类似三叶蕨的可水下实蕨品种,产地不明。一种叶片细长,形态类似十字铁。另一种叶片边缘呈锯齿状。
213398080630489667.jpg

日常养护篇:
三叶蕨日常管理养护的难度高于黑木蕨与青木蕨,新草友需要多加注意
1.和大多数蕨类一样,三叶蕨适合绑在石头或者沉木上养殖,不宜种在泥里,否则容易引起根部腐烂。
    2.三叶蕨水下植株对硬水的抗性比青木蕨与黑木蕨更差,一般要求更软的水质环境。这种植物在水体硬度过高时很容易出现叶片发黑,破洞,脱钙,叶片折断等不良反应。甚至有根茎变黑,植物完全死亡的风险。所以种植三叶蕨的时候应尤其注意水体软硬度问题,营造很软的水质环境
3.三叶蕨对水质波动的敏感性超过前两者,水质波动或使用化学试剂很容易导致植物叶片出现明显的发黑,破洞等现象。在养殖与移植三叶蕨时需要注意保持水质的稳定。
3.光照情况上:三叶蕨比起铁皇冠,黑木蕨,青木蕨要喜阴一些,不适合放在离灯太近的位置,否则容易灼伤烤黑。按阴性草缸的光照标准,放在草缸底部相对明暗交界之处的位置比较适合 微信图片_20170514182818.jpg (在暗光区生长较为良好的三叶蕨群)
4.三叶蕨的生长速度慢于黑木蕨与青木蕨,在条件适合时几乎2-3周左右才会出一片新叶,形成丛生体需要较长的时间。三叶蕨可以通过根茎繁殖,也可以通过将老叶片捆缚在基质上通过孢子繁殖出新植株。

其他类似的小型实蕨在养殖条件方面与三叶蕨较为接近。其中一些品种可能对硬水的抗性甚至更差,生长速度也更加缓慢。 微信图片_20170514182537.jpg (一种类似三叶蕨的小型实蕨属SP)
731787172356166049.jpg (LZ曾经养殖过的类似三叶蕨的龙尾实蕨,该种同样易于通过孢子繁殖小株,但lz的植株已被熊孩子用52烧毁,之后未能再获得,此处只能借用国外草友的养殖示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1-17 20:09 编辑

奥鲁羊齿蕨篇:
奥鲁羊齿蕨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水生蕨类。关于这个品种LZ只是偶然从本地草友处得到一株,没有得到更多的资料,只能根据自己养殖的一点经验对其进行描述:
形态与养殖:该种属于卤蕨属,据说原产于东南亚,东亚的热带地区,水中叶片呈剑性,有时会产生三裂状复叶,叶面较厚,光滑有蜡质感,呈绿色。叶片高可达40-50cm,属于较大型的水生蕨类。该种具有在常见水生观赏蕨类中较为罕见的块状根茎,根系发达,适于栽种于泥中,推测属于地生型蕨类。植株达到一定大小后可以挺水生长。据说该种的水上植株可以长得非常巨大,全株高可达近1m
LZ经验显示,奥鲁羊齿蕨对硬,碱水的抗性似乎比一般蕨类好一些,在较硬的水质中仅仅出现停滞生长与轻微脱钙的现象。在环境改善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应该属于较为皮实好养的蕨类。
该种植物生长非常缓慢,在条件适合时大约每2-3个月产生一片新叶。目前LZ的经验表明:奥鲁羊齿蕨在水下似乎只能通过根茎繁殖,没有叶片繁殖的迹象。奥鲁羊齿蕨繁殖速度极度缓慢,定值超过2年的植株母本只产生了一个2cm左右的小株。关于这个品种的更多信息不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3-7 21:34 编辑

新喀里多尼亚产乌毛蕨属SP篇:
新喀里多尼亚产乌毛蕨属SP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水生蕨类,关于这个品种LZ没有得到更多的资料,且由于只是偶然从本地草友处得到一株2-3片叶,叶长5cm左右的水下小株,定值半年间该植物仅产生了1片半新叶。LZ对其在人工水体环境下的生长繁殖方式尚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因而只能根据国外的一些资料对其进行推测性的描述
该种据说原产于新喀里多尼亚岛,叶片呈羽状,具有深褐色的根茎及黑色须状不定根。水上叶呈不透明的深绿色,叶面较厚,有蜡质感。叶长可达50cm以上。据日本一些已经养为成株的草友公开的资料显示,该种的水中叶相较于水上叶基本同形状,但呈现出半透明的绿色,且可能会变小一些,长约20-30cm。
该种原生地环境据说为PH值在5.5左右的偏酸性软水环境,一些资料显示,该种在原生地据说有完全沉水附生在水中石缝上的群落,其水下适应性应属尚可。至于该种对偏硬水质的适应性如何,目前没有资料。从原生地环境推测其可能难以适应偏硬偏碱的水质。
国外一些资料显示,该种在水下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在条件适宜时大约3-4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目前LZ的植株仍然为小株,对其在人工水体环境下的繁殖方式尚无法观察。根据国外养殖者公开的大株照片(图2)推测,该种在水下可能只通过根茎繁殖,没有叶片孢子繁殖的迹象。且繁殖速度应该极其缓慢。关于这个品种的更多信息不明 20140620_9dad41.JPG o0500050013729729472.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3-15 13:29 编辑

鲜有关注的其他膜蕨属小型蕨类及其他蕨类篇:
除却上述商品化程度较高,市面上较为常见的蕨类品种外,自然界里可以转沉水生长的蕨类品种还有很多。通常情况来说,原产于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于林下石木潮湿之处,水旁等湿度较大的地区的各种膜蕨属植物,蕗蕨属,厚叶蕨属,瓶蕨属植物,星蕨属植物和一些实蕨属植物转为全水下生长的可能性较高。但实际上这些蕨类的水下适应性通常不如前面所述的几种蕨类,水下养殖生长非常缓慢,而且对各类养殖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商家一般不会大面积采集或繁殖,鱼友手上也一般会比较少。lz所接触过的品种也只是冰山一角。国外的水族爱好者在这方面的经验和研究相对较为丰厚,国内则相对空白。
此篇提及的蕨类包括有迷你黑木蕨,团扇蕨,果露蕨,越南脉蕨,类似团扇蕨的小型膜蕨,单叶假脉蕨,翅柄假脉蕨,虂蕨,顶果膜蕨,马来膜蕨以及两种不知名的疑似膜蕨属的蕨类。由于lz对其每个品种的了解尚不够深入,再加之这类蕨类的生长条件很类似,故不再分品种叙述。
选购篇:
市面上这类草的水下叶非常少见。喜欢的草友可以从一些专业玩家手里收。团扇,蕗蕨和其他一些膜蕨的水上叶在我国南方可能采集到,但此类蕨类的水上叶转水非常缓慢。通常需要1年以上。且转水的过程中损耗较大,通常能完成水下化的根茎数量不超过原本的10%。
养殖与日常管理篇
1.此等迷你蕨类大多对水体硬度和化学药剂极度敏感,远远超过上述的常见蕨类品种,一旦水体过硬,此类植物很容易叶片根茎全部死亡。即使没有完全死亡,其恢复起来速度也极其缓慢,基本1,2年内没有什么观赏性可言了。此类蕨类对化学药剂的抗性同样很差,对其使用除藻剂或者过量的液肥也可能对植株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植物迅速死亡。新草友在养殖此类迷你蕨类时应当营造非常软的水体,且要保持水体的洁净与稳定。
2.此类迷你蕨类生长速度通常极其缓慢,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一般数月才会产生一点新叶。目前为止根据LZ的经验,此类小型蕨类在水下一般只通过根茎繁殖,没有叶片与孢子繁殖的迹象。
3.此类迷你蕨类一般较为喜阴,不适合放在离灯太近的位置,否则很容易被灼伤。按阴性草缸的光照标准,将这些小型蕨类放在草缸底部相对亮的位置似乎比较适合。
4.和其他蕨类一样,此类迷你蕨类一般适合绑在沉木或者石块上饲养。
5.此类蕨类对高温抗性非常差,温度超过28度就很危险,超过30度就很容易死亡。部分特殊的品种,如越南脉蕨甚至不能忍受超过25摄氏度的水温。
1.        特殊的,在这些小型蕨类中,翅柄假脉蕨的养殖难度较低,对水温,水体软硬度的适应力相对较强,从经验上看与青木蕨似乎处于同一养殖难度级别。该种繁殖速度也相对较快。可以在半年内形成小丛,可以作为迷你蕨类中的入门品种。
“迷你黑木蕨”的迷雾
经过lz个人的观察实践和国外相关资料的收集,水族商品名意义上所指的“迷你黑木蕨”实际很可能是数种小型实蕨类植物的统称。由于lz缺乏专业知识,且相关资料实在匮乏,对每一种“迷你黑木蕨”的仔细划分和种间关系的辨明无从谈起,只能根据lz的直观感性经验,对这个本身即具有模糊性的水族意义上的概念进行经验上的简要分析。若有错误,请草友们及时指正。
  I.目前国内草友们所指的“迷你黑木蕨”是指一种小型实蕨类,这种蕨类与黑木蕨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能查到的资料很少,甚至无法找到明确的学名。国外资料对其描述非常混乱,冠以了“迷你实蕨”、“幼叶实蕨”、“芹叶实蕨”等很多不同的名字。该种据说原产地是西非地区,但也有一些日本的水族爱好者指出其原生地是东南亚地区。该种在国外以杯装水上叶的形式多有流行,而国内少有此种蕨类的水上叶。该种水下叶叶片呈半透明黄绿色羽裂状,通常长2-3cm,非常矮小。该种水下生长极其缓慢,在条件适合时通常1-2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形成规模较大的群生体需要数年的时间。个人经验显示该种偏好很软的水体以及相对较低的光照条件,在过强的光照或硬水的环境下易出现叶片无法舒展,焦黑甚至折断的现象。
有国外草友的养殖经验显示,在水上叶转水的过程或极具规模的水下群体中迷你黑木蕨可能出现叶片孢子萌发繁殖的现象。但这一状况相当罕见。
  II.国外的一些资料描述了如图所示,具有较圆叶型的一种小型实蕨类植物。该种同样被冠以了“迷你实蕨”的名称。国外草友的养殖经验显示其生长条件与我们熟知的“迷你黑木蕨”较为接近,但水下生长速度相对更快一些,叶片舒展状况可能更好。Lz目前还没能得到这个品种,更多的信息不明。
  III. 国外的一些资料描述了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水下具有黄绿色较细长羽状复叶的小型实蕨类植物。该种多被冠以“实蕨SP”的名称。国外草友的养殖经验显示其生长条件与我们熟知的“迷你黑木蕨”非常接近,属于水下适应性较低的小型蕨类品种。LZ曾经得到过一小株,但在可以完整地记录其生长繁殖情况,并自行独立拍摄照片资料之前就不幸被熊孩子用52烧毁。更多的信息不明。 132825m555a4itdb00codb.jpg (国外草友养殖的两种小型实蕨属sp,分别对应上述两种“迷你黑木蕨”)
市面上流行的类似图2所示的膜蕨类并非真正的“迷你黑木蕨”。该种膜蕨类经过lz的实验,在完全沉水养殖的环境中长期没有生长繁殖的迹象,生长基本停滞。而在水上高湿度的环境下生长状态较为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5-14 18:22 编辑

铁皇冠(Microsorium)篇
总述:
铁皇冠类虽然带着“皇冠”的名称,但该类植物与皇冠草相去甚远。实际上是一类蕨类的商品名。“铁皇冠”这一名称原本指原产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一类星蕨属植物。但由于商品名具有的语义模糊性与非严谨性,“铁皇冠”这一名称下包含的生物学系谱非常混乱,不仅包括了大量未定名的星蕨属野生sp品种和人工改良种,还可能包含了其他属别的蕨类植物。lz由于缺乏生物学相关知识无从鉴别,只能从商品名和自己的经验里进行归纳,姑且统称这类外观类似,具有条状根茎和黑色或黑褐色的不定根,叶片呈现长披针形,可水下稳定养殖的的蕨类为“铁皇冠类”,如有错误请指出。此类植物原产地大多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南亚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也可能采集到类似的植物。该类植物也存在有大量的人工改良品种,其中的很多铁皇冠类很多只在图鉴里提及,在国内市场上乃至与玩家手中都很难见到 170113irthkbhcrxxktlzc.jpg 232351wd93w19ieat5zd9e.jpg (一位采集者朋友帮lz拍摄的沉水原生于我国广西省境内的可水下星蕨属SP)
选购:
铁皇冠类是水族市场上常见的植物,一般市面上最常见的是5类铁:细叶,柳叶,鹿角,丹麦改良阔叶和大阔叶。菲律宾,十字,波浪等铁皇冠相对少见,而其他品种的铁皇冠类则更加少有。在市场上柳叶,鹿角,丹麦改良阔叶和大阔叶往往以价格便宜的片状水上叶的形态出现。尽管铁类水上叶与水中叶的形态较为相似,但对于新草友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铁类是否为水上叶:
1.市面上的铁皇冠类的水上叶根部通常被绑在成片的烂棕榈皮上或者放在塑料杯子中出售,这是市售的铁类水上叶最显著的特征。 494264811187541827.jpg
2.铁皇冠类的水上叶叶片较为高大,叶面蜡质明显,手感较硬较厚,叶片基本完全直立生长,叶片排布较为整齐,叶背孢子囊结构明显。
583300316015669677.jpg
而水中叶则往往较薄,迎光看可透光性较好。颜色较之水上叶更偏黄绿色一些,叶片在水中丛生的情况下自然向四周散开,略微下垂。上图为正在转水的阔叶铁皇冠草,水上叶与水中叶的区别较为显著
铁皇冠类的转水处理:
虽然市面上出售的铁皇冠类多为水上叶,但实际上铁类的水下适应性比较好,转水的过程其实非常容易。
正确的处理方式如下:
1.去除烂棕榈皮底部的绑线,然后把铁类真正的横状根小心地取下。
2.扔掉烂棕榈皮,将铁类的根部用清水冲洗干净,除去在水上种植的过程中可能夹带的泥沙,腐叶等杂质
3.将铁类成丛塞在沉木或者石头的缝隙间为上策,用鱼线捆绑为中策,铁皇冠类同样属于附生性的蕨类,不适合种在底泥里
在铁皇冠转为水下叶的过程中,其叶背褐色规则排列的孢子囊将大量萌发,产生新的水下叶植株个体。当新植株长到具3,5片叶,叶长约3-5cm时就可以用手取下,塞在造景需要的位置养殖了。但此类水下小植株由于其根系较为瘦弱,通常生长较为缓慢。在条件适合时需要1年以上才能形成水下具10片叶以上的单株大株。
在铁皇冠类转水的过程中,新生的水中叶会从根部逐渐萌发,同时其原有的水上叶会逐渐变黄,在叶背的孢子繁殖完毕后变为深褐色枯萎脱落。此时应该及时扫除脱落的老叶。根据lz个人的感性经验,水上的铁皇冠植株大约需要9-12个月才能完全完成水下化的进程。

铁皇冠之殇:铁类的2种主要病变及其防治
根据LZ的个人经验和所见资料,铁皇冠类植物在水下养殖的过程中通常会面临两种病变的威胁,即枯萎腐叶病以及瘤状病变。这两种病变都会极大的影响铁皇冠类的正常生存与生长,以下对其进行简要的讨论
一.铁皇冠类的瘤子病:
   
铁皇冠类会面临一种不明成因植物病变的威胁。在欧美,日本,德国,中国,泰国等世界各地都有铁皇冠类发生此类病变的记录。日本的一些资料将其称为“ミクロソリウム ブツブツ”(铁皇冠疹病)这种病症仅发生在铁皇冠类植物间,不会影响其他植物。很多新草友容易将其误解为孢子,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变,铁类一旦发生这种病变,就处在极度危险的状态里。这种病变的发病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少部分铁皇冠类植物的叶片表面出现贯穿叶面的浅绿色不规则点,大小类似绿斑藻,质感类似小气泡。初期的病变较难被新草友发觉。
中期:铁类叶面叶背叶柄出现分散的少量不规则绿色颗粒瘤状组织,质地较硬。瘤子大小不一,约1-3mm之间。此时分散的绿色颗粒瘤状组织用人力尚可以完全摘除。 526262432471075532.jpg 339836975554231904.jpg
晚期:瘤状病变进一步在更多的叶面上发生,逐渐变得密集,贯穿铁皇冠类的叶片表面。并开始向铁类的卷状新芽上与横状根茎上扩散。铁类将无法维持生长,叶片会逐步扭曲枯萎。 814903774863722920.jpg
末期:瘤状病变布满铁类的各个组织上,由单个的绿色瘤子逐步转为硬质褐色的瘤状团。铁类叶片大量枯萎,根部腐烂,最终全株腐烂并死亡。 193723zbkcmyzr2b97gkbc.jpg
从上述讨论的内容可以看出,铁皇冠类本身具备的孢子囊及以此生长繁殖出的新生小植株与该种病变在外观上有下述显著的区别:
国内外的资料对这一病变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尚无体系性的分析讨论,有资料指出这一病变的成因是真菌感染,也有病毒感染的说法。为了从经验上尝试着找到铁皇冠类瘤状病变的可能成因并分析其性质,lz进行了多次简单的对照实验,初步结果如下:
1.        Lz规格为150cm的主缸水体较大,依靠双滤筒形成了相对有效的环形水流循环系统,采用相对优质的国产某知名品牌微酸环滤材。主缸地基采用纯仙土,并定期换水(每两周换水四分之一)。这个缸中定植各类铁皇冠类超过2年,铁类转水和生长进程正常,没有出现瘤状病变的现象。而lz过滤较弱,使用杂牌滤材和国产劣质泥的60cm缸中铁皇冠类数次出现了瘤状病变。Lz过滤偏弱,使用相对优质的国产某知名品牌微酸环滤材,地基采用纯仙土的90缸内实验性质的少量铁皇冠类前1年内没有出现瘤状病变的现象,但后期由于疏于换水和清理滤筒,动物活体饲养过多。缸内水质恶化爆发蓝绿藻的同时铁皇冠类也出现了瘤状病变的现象
2.        Lz在不改变水体条件的情况下,单纯地剪除有病变现象的叶片与根茎。结果发现不能治愈这种病变。新生的根茎叶片仍然会受到瘤状病变的影响
3.        Lz将主缸中完全健康的铁皇冠移植到环境不佳,铁皇冠类有病变现象的缸中,结果在1-2个月间原本正常的铁皇冠类出现了瘤状病变的现象。
4.        Lz冒险将少量有轻度瘤状病变现象的铁皇冠类剪去带病的叶片后放入主缸中,结果少部分处于发病初期的植株在半年间逐步回复正常。但大多数其他实验植株出现了病情的反复。缸内原有的健康铁皇冠类未受到影响。对于这一病变是否具有传染性的问题,日本有草友提出了所谓的“叶片接触说”,主张在水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这一病变可能会因为带病叶片的接触而传染到健康植株群中。对于这一问题lz最新的实验结果标明,铁皇冠瘤状病变从经验上观察有较高的通过叶片接触发生传染的可能性。lz将部分带有病变的细叶铁皇冠剪去发病部分移植到90缸一角的一些稳定养殖1年的健康阔叶铁皇冠旁,在另一半角分株少量同缸的阔叶铁皇冠进行对照。结果在数个月内,与有病变的细叶铁皇冠接触的铁皇冠草出现了瘤状病变的迹象。而另一侧的对照组在8个月内没有发生病变的迹象。
5.        Lz将90缸进行半翻缸处理,增强了过滤系统,使得缸内水流增强,水质改善。随后将部分有瘤状病变现象的铁皇冠类植物剪去发病部分后放入缸中,并放入少量健康的铁皇冠类作为对照。结果部分处于发病初期的植株在半年间逐步回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实验植株出现了病情的反复。主缸内移植进入的健康铁皇冠类未受到影响,生长正常。
6.        Lz将有瘤状病变现象的铁皇冠类剪去发病部分后转为水上叶,结果大部分处于发病初期的植株在半年间逐步回复正常(表现为新叶与根茎上不再出现病变,旧有的瘤状病变部分逐步萎缩然后脱落)。但也有一部分实验植株出现了病情的反复
7.        lz用药浴法的方式对出现病变的铁皇冠类进行药浴治疗,结果发现部分处于发病初期与中期的铁类植物植株有被治愈的可能(但不能保证完全治愈)。而当病变进入晚期或末期后,基本上就无法挽回了。以下是LZ测试过经验上可行的药浴法的操作方法:
I.取出缸内所有铁类植物,并清理掉缸内所有可能存在的铁类腐叶腐根
II.通过换水,加大过滤,改良滤材,减少活体,减少活体饵料沉积,减少硬水源等方式大幅改良水质,这是防治这一病变的根本之策
III.完全去除所有存在病变迹象的铁类叶片与根茎
IV.将铁类置于有清水的容器中,用浓度为2%的戌二醛集中消毒3-5天。添加量约10ml药剂/100L水
V.将铁类放回原缸中,持续以约2ml药剂/100L水的低浓度向缸内添加2%的戌二醛消毒约1-2个月,可能治愈这一病变
8.有资料显示,对铁皇冠类植物捆绑根部不当会提高瘤状病变的发病可能。LZ在实验后发现确实可能有此倾向,建议新草友在种植铁皇冠时尽可能不捆绑铁皇冠类的根部,且应当相对疏植。可以选择将植株摆放在石头或者木头的表面或缝隙中,使其处于半悬浮状态。耐心等铁类自行长出假根附着在石木表面即可。
根据以上LZ的个人经验和国内外一些草友的实践经验,这种病变的成因可能与缸内过滤相较于水体功率不足,滤材质量较低,水流过弱,换水过少等原因引起的水质不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LZ猜测这类病变的实质是铁类在外界条件不适宜时,在复杂的生物化学原理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细胞增殖的紊乱现象,就如同癌症一般。当然这只是lz基于感性经验做出的简单猜想,目前lz尚未找到严谨的科学依据可以证实这一观点。这种病变对铁皇冠类有致命的威胁,治疗的成功率也比较有限。新草友在将铁类入缸前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最好用很低浓度的戌二醛进行简单消毒。一旦发现收来的铁类有这种瘤状病变的迹象,一定不能入缸。而在病变大量发生后,应当及时彻底性翻缸处理,采取各类可以改善水质的措施后再行栽种铁皇冠类植物。

铁皇冠类的腐叶病
铁皇冠类同样可能面临一种叶片腐化发黑的腐叶病的威胁。在欧美,日本,德国,中国等世界各地都有铁皇冠类发生此类病变的记录。日本的一些资料将其称为“シダ病”(蕨病)。与瘤状病不同,这种病变不仅会影响铁皇冠类,对黑木蕨,青木蕨,其他实蕨等其他水生的蕨类植物同样具有威胁。这种病变的发病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部分蕨类叶片上出现较小的褐色或黑色的锈斑状,斑点,并出现叶片局部发黄,发黑的现象。
中期:蕨类叶片上褐色,黑色的锈斑面积扩大,并出现轻度的腐烂现象,叶片出现破洞,缺刻的现象
晚期:蕨类叶片大面积变为黑褐色并腐烂溶化,横状根部同样出现腐化的现象
末期:蕨类从根部到叶片均变为黑褐色并腐烂融化,植株彻底死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一病变可能会从少量植株中扩散到所有蕨类植物中。引起蕨类大面积死亡,水质严重恶化。

防治:对于该种病变的成因,欧美,日本的一些资料显示。铁皇冠类的腐叶病是由于水温过高,叶片间生长过于密集,过滤功率不足引起的水流不畅,水体过硬过碱,有机物沉积过多腐化导致的水质恶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细菌大量增殖引起的感染病变,过度药盐刺激也可能导致外观类似的病变。因此该种病变可以通过降低水温,加强过滤和换水,及时摘除腐化叶片等方式避免。此外,据日本和我国台 湾地区一些草友的经验,使用稀释的木醡液可以促进治愈这种疾病。
根据一位日本的草友的实验经验,倘若腐叶病对蕨类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蕨类的根部还基本完好时,可以采用转水上法挽救蕨类。转水上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将受病害的蕨类腐化的叶片和根茎摘除,将其根茎置于底部铺有ADA泥的透明容器中(原作者实验时使用的是透明塑料收纳盒) 212933hfhffs1fzyf8b1o0.jpg
2.向容器中加水,深度以刚刚淹没蕨类的横状根茎为宜,向容器四壁喷水并封闭容器保湿,仅留下一个较小的通风口
213036losy3h3uoamxkkos.jpg
3.将容器置于有散射光的场所,每天打开喷水1-2次,透气2-3分钟。及时排除过深的积水
2009_07_03-500x375.jpg
4.大约3-4个月后,蕨类基本得以以水上叶的形态复原。这个方法虽然较为麻烦,但可以比较有效地挽救一些稀有且不耐药的蕨类品种。(以上图片为日本草友拍摄,仅供说明用)

  
铁皇冠类的日常管理篇:
日常养护篇:在控制好水温水质不发生病变的前提下,铁皇冠类的日常管理养护较为简单,新草友们基本上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成功地培育铁皇冠类植物。
1.和大多数蕨类一样,铁皇冠类适合附着在石头或者沉木上养殖,不宜种在泥里,否则容易引起根部腐烂。
2.铁皇冠类对水体变化的敏感度与对较硬水质的抗性总体优于上述的几种蕨类,对水体的适应性较为广泛。但总体上铁皇冠类同样偏好较软的偏酸性稳定水质。在这一环境下,铁类生长更为良好。当水体过硬或受到化学药剂,盐刺激时,铁皇冠类可能出现叶面锈斑,发黑,发黄,脱钙等不良反应。
3.铁皇冠类的繁殖:
  铁皇冠类在水下主要通过根茎繁殖以及叶面孢子萌发繁殖。实践经验显示,当水体发生较大波动时,可能会刺激铁皇冠类水中叶的孢子在水中大量萌发并繁殖。同时由于植物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铁皇冠类即将脱落或溶解的旧叶片可能也会出现大量孢子繁殖的迹象。此时可将叶背已经出现大量须根的铁皇冠旧叶反向绑缚在石木表面,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群生的植株群。此外在同一环境下,铁皇冠类易于孢子繁殖的程度似乎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鹿角铁,阔叶铁,柳叶铁皇冠似乎更易发生孢子繁殖。细叶铁皇冠,菲律宾铁皇冠,十字铁皇冠时而会发生少量孢子萌发的现象。而其他铁皇冠类则更加罕有孢子繁殖的记录。
铁皇冠类的生长速度品种间差异较大:柳叶铁,阔叶铁,鹿角铁属于常见水下蕨类中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水下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定植2-3周就会长出新叶,单株每周都能产生2-3片新叶,之后能在数个月内形成较大的丛生体。而细叶铁与菲律宾铁皇冠,十字铁皇冠,凤尾铁皇冠等品种的水中生长速度则明显慢于前者。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单株每1-2周都能产生2片左右的新叶。其他少见铁皇冠类的生长速度更加缓慢,如苏门答腊红色铁皇冠在条件适宜时每2-3个月左右才产生一片水下新叶。
4.铁皇冠类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较为广泛,从较弱光照到较强光照条件均可适应。根据lz个人的实践经验,铁皇冠类通常在中等偏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较为良好,叶片可呈现出翠绿色。而在过强的光照条件下铁皇冠类植物的叶片将呈现出浅黄绿色的特征,观赏性有所降低。但下文中提到的一些具有发色特征的铁皇冠类植物通常要求更强一点的光照以显色
微信图片_20170514181956.jpg
微信图片_201705141819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6-9 08:40 编辑

常见铁皇冠品种分论:
1.        阔叶铁皇冠/丹麦铁皇冠/印尼巨人铁皇冠/锯齿铁皇冠/耙齿(凤尾)铁皇冠:
阔叶铁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铁皇冠。该种是原产于东南亚的较大型铁皇冠品种。阔叶铁水下叶呈剑型,偶尔会产生三裂状复叶,叶片表面有较淡的凹凸纹,水下叶片长可达30-40cm,宽5-6cm。该种价格较低,生长速度较快,很适合在后景营造大量蕨类丛生的效果,在日本也被称为“原初”铁皇冠。图1为典型的阔叶铁皇冠水上叶 220026vwwah734gnp0h57j.jpg 微信图片_20170514180325.jpg (图2为图1的水上丛转水后的水中叶)
巨人铁皇冠是一种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铁皇冠品种,水下叶形态类似阔叶铁皇冠,表面皱褶状凹凸纹更加明显。但水下叶片较为高大,长可达50-60cm,宽8-10cm,为大型铁皇冠品种。生长缓慢。
丹麦铁皇冠是丹麦Tropica公司在阔叶铁皇冠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改良形成的品种,相较于阔叶铁皇冠,丹麦铁皇冠植株体型偏小,叶片更偏黄绿色。该种水下叶片长20cm左右。水中叶表面龟甲状凹凸纹更为明显。
大锯齿铁皇冠是丹麦Tropica公司改良的阔叶铁皇冠的人工诱变品种,在阔叶铁皇冠的形态基础上叶边具有较多的锯齿状分叉。该种叶片较为高大,成株水下叶片长可达30cm,宽5-6cm。生长速度较慢,在国际上也被成为“Tropica”铁皇冠,在国外广受水族爱好者的欢迎。但在国内相对少见。此外也存在基于大锯齿铁皇冠进一步进行人工改良的产生的小型锯齿铁皇冠品种。小型锯齿铁皇冠叶长通常在5-10cm左右,生长更为缓慢。但该种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植物健康强壮,但叶片失去锯齿状特征的情况。LZ甚至遇到过水上锯齿旧叶腐坏后,该种全株的水下新叶都失去锯齿状特征的情况。具体原因尚不明了,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c913da1b0ef41bd58bb637f55bda81cb38db3dd3.jpg (图为转水后莫名失去了锯齿状特征的大锯齿铁皇冠,根系与植株非常健壮,但就是没有锯齿状特征)
耙齿铁皇冠是是丹麦Tropica公司改良的另一种铁皇冠人工诱变品种。该种叶片相对较窄,其水中叶呈剑形,长15-20cm,宽2-3cm。边缘处有较为细长的锯齿状分叉。该种生长速度较慢,需要10个月以上才能形成较为密集的小群落。

2.        柳叶铁皇冠
柳叶铁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铁皇冠。该种是原产于东南亚的中型铁皇冠品种。新草友们应当注意,该种由于水上叶表现较为细长,在市场上常被奸商冠以“细叶铁,国产细叶铁,水上细叶铁,菲律宾细叶铁”等名称,市场上出售的烂棕榈皮片装,杯装的“细叶铁”基本上都是柳叶铁皇冠。柳叶铁水下叶表面少有凹凸纹或凹凸纹较淡,水下叶片形态表现较为多样,同一植株上可能兼有长10-15cm,宽2cm左右较为细长的水下叶片或者宽3-4cm,长10cm左右的较宽叶片。该种兼具有菲律宾铁皇冠与细叶铁皇冠的一些外形特征,价格较低,生长速度较快,可以在数个月内形成规模较大的群生体,很适合于中前景营造大量蕨类丛生的效果。 215836qiawbqjiaz0wkvik.jpg

3.        鹿角铁皇冠/凤凰铁皇冠/“雷神之锤”铁皇冠
   鹿角铁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铁皇冠。该种是原产于东南亚的中小型铁皇冠品种的变异植株,后经过人工改良的方式固定了其表现形态。该种以其叶端鹿角状的裂叶而闻名。属于生长密集,体型偏小的铁皇冠品种,水中叶长约10-15cm。鹿角铁的水上叶颜色较深,叶片较厚且不平整,多呈现波浪状。而水下叶略微带黄绿色,质感较薄,表面较为平整少凹凸纹。该种价格较低,生长速度较快,一片水上叶可以在6个月左右完成转水并形成很有规模的群生体。有更容易叶片繁殖的特征。很适合在中景营造大量蕨类丛生的效果。    凤凰铁皇冠是在鹿角铁皇冠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工诱变产生的品种,该种顶端鹿角状分叉裂叶更加细长,仅叶尖分叉处就可达10cm以上。生长速度慢于鹿角铁皇冠。有国外资料显示丹麦Tropica公司可能曾经改良过体型更小的迷你鹿角铁皇冠,但这一品种存在与否尚未能够确认。
“雷神之锤”铁皇冠是一类较为罕见的铁皇冠人工诱变品种,该种有显著的叶片分叉特征。形似硬质珊瑚。属于中小型铁皇冠品种。该种水中叶长约10-15cm。水下叶略微带黄绿色,质感较薄,表面较为平整少凹凸纹。该种生长缓慢,需要1-2个月才能产生一片新的叶片

4.        菲律宾铁皇冠/其他形似菲律宾铁皇冠的铁皇冠sp
     菲律宾铁是市面上较不常见的一种铁皇冠。该种是原产于东南亚的中型铁皇冠品种。该种最大的特征是其水下叶凹凸纹非常明显,具有极其明显的皱褶感。水中叶长10-15cm左右,宽3-5cm。该种生长速度较慢,通常需要1-2年才能形成较大的群落。很适合于中景营造大量蕨类丛生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其他铁皇冠类植物,菲律宾铁皇冠在水质变化迅速或水体过酸,过碱时似乎更容易发生叶片黑点,黄化,缺损,破洞等直观现象。此时该种破损的叶片背面的孢子将大量萌发。根据lz的直观经验,菲律宾铁皇冠的单片成熟成叶此时可产生数十株新植株。甚至一片飘散在缸中的腐叶也可能在数个月后借由孢子生长为一丛高5-7cm,较为密集的群生体。但在长期养殖的过程中,应当保持水质稳定以便于该种正常生长。       e5d789cb39dbb6fd7ebe3a270324ab18962b37d3.jpg
除菲律宾铁皇冠外,lz接触过数种具有类似的外观特征,皱褶感明显的铁皇冠品种sp,例如埃尔古纳姆圆叶铁皇冠 376481126977514806.jpg (该种的水上叶为长圆型,但转为水中叶后叶片失去了圆形的特征,变为与菲律宾铁皇冠类似的剑型)。其生长特征与菲律宾铁皇冠非常相近。 820959342526040108.jpg
5.        “迷你铁皇冠”之争
纵观国内外的诸多经验性资料,国内外很多草友均希望获取植株较为矮小,生长缓慢的小型铁皇冠品种。但在实践中网上出售的所谓迷你铁皇冠,基本都是没长大的柳叶铁或者阔叶铁,遇到有点良心的奸商可能会发给购买者一些上述植物水下叶片繁殖的新苗装装样子,但这些植物的小株一段时间后将会长大。在更多情况下新草友们往往只会从奸商处收到杯装,片装的水上叶。有一些国外资料显示,在铁皇冠类被引进水族市场的初期,柳叶铁皇冠由于其体型相对小于阔叶铁皇冠,一度被冠以“迷你铁皇冠”,Microsorium pteropus“mini”的名称。但这一名称并未得到广泛地承认。
从植株体型的角度上看,目前我接触过真正可能被称为“迷你铁皇冠”的植物有3种:
  原产地印尼的一种小型铁皇冠,水中叶片较薄表面光滑没有皱褶感。造型类似被缩小的波浪铁皇冠,水中叶片长5cm左右,矮小丛密。生长繁殖缓慢,条件适宜时每3周产生一片新叶。 微信图片_20170514181713.jpg
    原产于越南边境的小型铁皇冠,水中叶叶片明显较厚,偏圆,颜色偏黄绿色,光滑但有清晰的深绿色叶脉纹路,水中叶片长2-3cm左右,矮小丛密。生长繁殖缓慢,条件适宜时每3-5周产生一片新叶。丛生时观感类似绿色的辣椒榕群落,十分有自然的美感。 微信图片_20170514181520.jpg
采集于我国广西地区林下阴湿之地的一种形似铁皇冠的小型蕨类。该种水中叶偏黄绿色,表面较为光滑。造型类似被缩小的细叶铁皇冠,长3-5cm。该种形态矮小丛密。生长繁殖极其缓慢。
6.        细叶铁皇冠
细叶铁是市面上较常见的一种铁皇冠。该种一般情况下指经丹麦tropica公司人工改良的中型铁皇冠品种。以其水下叶细长的特征受到草友的广泛欢迎,该种水中叶长20cm-40cm,宽1-3cm,表面有不明显的凹凸纹。该种生长速度一般,通常需9-10个月才能形成较为丛密的群生体,很适合于中景营造大量蕨类丛生的效果。
390511554937838123.jpg
  此外有一些资料显示,在东南亚地区同样存在一些原生于自然环境中具有较为细长的叶片的铁皇冠类原生品种。此类植物的外观于常见的人工改良后的“细叶铁皇冠”非常类似,加之在不同的水质,光照条件下植物会产生不同的外观表现。因而一般草友仅凭借外观非常难以区别这几类植物的差异。通常来说,此类植物在较强光照下会呈现出较为簇密的外观特征,而在较弱的光照下则会出现较为细长分散的外观特征。
7.        波浪铁皇冠
波浪铁是市面上较不常见的一种铁皇冠。该种一说是原产于东南亚泰国山区的较大型铁皇冠品种,也有说法认为是丹麦tropica公司人工改良的品种。波浪铁水下叶表面有较淡的凹凸纹,水下叶片呈较浅的黄绿色,长可达20-30cm,宽5-6cm,叶边有明显的波浪状卷曲。生长速度较快,每周可产生1-2片新叶片。据有关资料显示,除基本的根茎生长繁殖以外,该种无论是水上还是水下都没有发现存在孢子囊结构,而是以极其特殊的“自我组织分化”(相当于是植物在自己组织培养自己的方式)进行特殊的叶片繁殖,因而其叶表叶背都可能产生新的植株,繁殖的能力较强。很适合在后景营造大量蕨类丛生的效果。该种由此被一些国外草友称为“蕨铁类中的速生卷心菜”。 微信图片_20170514180819.jpg
根据LZ的个人经验,该种不知为何竟然似乎不受铁皇冠类特有的瘤状病变的影响,在lz遭遇全缸铁皇冠类由于瘤状病变传染基本完全团灭的情况下波浪铁皇冠竟然安然无恙,可以完全正常第生长与繁殖,具体原因尚不明了。有资料显示该种可能与通常意义上的铁皇冠及其人工诱变品种有本质性的区别,属于另外一种蕨类。从这个意义上看, 波浪铁皇冠可能是最容易养殖的“铁皇冠”类植物 微信图片_20170514174714.jpg

8.        有色类铁皇冠之谜:苏门答腊红色铁皇冠/巴布亚新几内亚红色三叉铁皇冠/广西原生未定名红色星蕨/泰国红色铁皇冠
根据一些水草资料的描述,似乎存在一些原产于中南半岛地区,具有可发色特征的铁皇冠品种。这些资料将其描述为具有亮红色,亮黄色成叶,生长繁殖缓慢的特殊蕨类品种,并对其冠以Microsorium pteropus“red”(红色铁皇冠), Microsorium pteropus“orange”(橙色铁皇冠)等名称。由于具有可发色特征的阴性蕨类水草极为罕见而引人注目,lz视图对这一类有色类铁皇冠的真面目进行探索。目前国内资料对这类具有可发色特征的铁皇冠品种描述极少,在查阅国外经验资料,咨询了英国,美国的一些水草爱好者,并对其中4种具有可发色特征的铁皇冠品种进行养殖实验后:lz得出以下经验性的结论:
1.一些铁皇冠类植物的新叶在光照较强,植株状态较好的情况下水下叶新叶片生长点部分可能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从叶尖到叶柄处呈现出从朱红色到黄绿色的渐变色。根据日本草友的养殖经验,这类有色铁皇冠类的水上叶大多情况下也可以呈现出相同的发色状态。在弱光条件下,有色铁皇冠类的新叶发色状况将逐步减弱,甚至完全失去发色特征,转化为纯绿色。 758379013003650928.jpg 微信图片_20170514175808.jpg (上述两图为在弱光下失去发色特征,转化为绿色的的苏门达腊红色铁皇冠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红色三叉铁皇冠)
特定品种的铁皇冠类出现发色状态的原因和条件尚不完全明了,推测可能与光照与肥力条件有关。
2.个人养殖经验以及与一位美国草友的经验交流显示,即使给予植物强光照,专业植物灯管,较强的肥力等一般地促使植物发色的条件支持,有色铁皇冠类的成叶最终都会逐步转化为深绿色或翠绿色而不能维持完全发色的状态。无论是水上叶还是水下叶亦然。这位美国草友同时表示即使在原生地的光亮处,有色铁皇冠类的成叶同样不能维持完全发色的状态。Lz看到的所有养殖经验均指向同样的结果。因此lz以为早期资料中对可发色铁皇冠的描述恐有夸大之嫌。

苏门答腊红色铁皇冠
苏门答腊红色铁皇冠是一种较为稀少的铁皇冠。该种是原产于东南亚的中大型铁皇冠品种,水下叶呈剑型,表面有较明显的凹凸纹,叶片长可达30-40cm,宽6-7cm。该种水下新叶从叶尖到叶柄处呈现出从朱红色到黄绿色的渐变色,如同彩虹的观感一般,非常独特。该种成叶为略带虹色反光的深绿色。该种生长极其缓慢,约2-3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
809154879162266647.jpg

巴布亚新几内亚红色三叉铁皇冠
巴布亚新几内亚红色三叉铁皇冠是一种较为稀少的铁皇冠。该种是原产于东南亚的中大型铁皇冠品种,水下叶质感较厚,表面有较明显的凹凸纹,叶片长可达30cm,宽3-4cm。该种具有较为显著的三裂复叶特征,水下新叶从叶尖到叶柄处呈现出从朱红色到黄绿色的渐变色,成叶为略带虹色反光的深绿色。该种生长极其缓慢,约2-3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 213537b78llfv0ucm79zq9.jpg

泰国红色铁皇冠
泰国红色铁皇冠是一种较为稀少的铁皇冠。该种是原产于东南亚的中大型铁皇冠品种,水下叶较薄,表面凹凸纹很不明显,边缘具有波浪形的特征。与波浪铁皇冠外观较为相似。该种叶片长可达30cm,宽3-4cm。水下新叶从叶尖到叶柄处呈现出从朱红色到黄绿色的渐变色,成叶为略带虹色反光的深绿色。该种生长极其缓慢,约1-2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

菲律宾产红色铁皇冠
菲律宾产红色铁皇冠是一种较为稀少的铁皇冠。该种是原产于菲律宾岛的中型铁皇冠品种。该种叶面具有非常显著的龟甲状凹凸结构,叶片呈剑型,与菲律宾铁皇冠外观较为相似。该种叶片长10cm左右,宽3-4cm。水下新叶从叶尖到叶柄处呈现出很淡的半透明橙红色(比上述品种的显色特征都弱,而且很容易彻底失去发色特征),成叶为略带虹色反光的深绿色。该种生长极其缓慢,约2-3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
微信图片_20170514175202.jpg
(国外草友养殖的该种水上叶,可见隐约的发色特征)
微信图片_20170514175542.jpg
(LZ养殖的水中叶,其植株健壮,体型变得更大,但失去了发色特征,原因不明)
9.        十字铁皇冠:
十字铁是市面上较不常见的一种铁皇冠。该种是原产于东南亚的品种经人工改良固定形态后的中型铁皇冠品种。该种水下叶呈现显著的三裂状分叉形态,凹凸纹较明显,具有皱褶感。水中叶长15cm-20cm左右,宽2-3cm。该种兼具细叶铁皇冠与菲律宾铁皇冠的特征,生长速度较慢。每3周可产生1-2片新叶片。在一定条件下其新叶可能失去分叉的特征,植株表现将类似菲律宾铁皇冠。具体原因不明。推测与该种的植株状态与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关。该种似乎只有在植株状态较好,根茎健壮时才会集中产生带有明显分叉外观的叶片。 微信图片_20170514180936.jpg    

此外在丹麦tropica公司进一步改良育种下,产生了一种体型更小的小型十字铁皇冠。该种水中叶长7-8cm左右,宽1-2cm。生长相对于十字铁皇冠更加缓慢。此外有一些资料显示,在东南亚地区同样存在一些原生于自然环境中具有较为分叉状的叶片的铁皇冠类原生品种。此类植物的外观于常见的人工改良后的“十字铁皇冠”或“三叉铁皇冠”非常类似,加之在不同的水质,光照条件下植物会产生不同的外观表现。因而一般草友仅凭借外观非常难以区别这几类植物的差异。 微信图片_20170514181623.jpg (国外采集者拍摄的原生于婆罗洲地区的中具有较为分叉状的叶片的铁皇冠类原生品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3-4 19:31 编辑

水榕篇:
总述:
水榕属植物的中文名字里虽然带有“榕”字,但实际上这种植物和榕科植物相去胜远。水榕是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的一类天南星科水草,其水中叶通常呈绿色或黄绿色,叶形通常呈近卵形或长卵型,叶质较硬,很像榕树的叶子。水榕属内部的生物学系谱非常复杂,不仅存在大量原生的未定名品种,同时也有很多人工改良,杂交品种。水榕类植物在阴性造景中是常用的植物素材。这类植物由于对水质,光照适应范围广泛,对碳素和肥料的需求量较小,一般被认为是最适合新草友养殖,最简单易养的阴性植物。水榕有“活的塑料草”,“不死草”等标榜其生命力顽强的称号。但初次接触并种植水榕类植物的新草友们也应当对水榕类植物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品种信息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选择水榕类植物。
选购:
新草友们需要注意,市场上出售的水榕植物无论是杯装,片装还是所谓的沉木定值,基本上完全都是水上叶。其原因在于水榕类植物水下叶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即使在阴性草中也算比较缓慢的,大多数水榕类植物的生长速度甚至不比某些辣椒榕快多少。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的水榕大多数都是组培后水上炼苗种植以后的产物,因而价格低廉。(国外的一些资料显示:几十年前水榕刚刚从西非丛林里被发现时,野生株的价格完全不亚于今天的各种辣椒榕,甚至更高。据说一小株可达接近100美元,而且据说存在一些并不适宜完全水下栽培的稀有水榕属植物)新草友们除非从一些比较专业的商家或者草友手上才可能直接买到水榕类的水下叶,但价格相较于水上叶通常要昂贵一些。

水榕类的转水处理:
由于市售水榕类多水上叶,这些水上叶的水榕在转水的过程中有一定几率出现黄叶,掉叶,融叶甚至烂根的情况。新草友们应当正确处理市售的水榕类植物以促进其转水的进程。
1.去除水榕类根部的塑料篮 737754000075945322.jpg
398699825765125296.jpg
2.耐心去除水榕类根部带有的烂石棉与包裹其中的劣质基肥,用清水清洗干净
3、将水榕类绑缚在石材或木材表面
192827vwiyyqywaqw5wcj2.jpg
4.发现有腐烂的叶片或者根茎后及时去除捞出以保证水质清洁

在正常情况下,水榕类的水上植株转化为水中植株速度较为缓慢,完全转水需要6-10个月的时间。通常来说水榕类植物的水下适应性相对较好,转水其实非常容易。
192915gj3olbjjp0ye0bol.jpg
日常管理篇:
1.养殖条件问题:有较旧的资料指出水榕类较为适合偏硬的水体,个人经验与此类观点相左。虽然水榕类的适应性较强。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水榕类在原生环境往往和黑木蕨,迷你黑木蕨等对水体硬度较为敏感的植物共生。且根据LZ个人的实践,水榕类在弱酸性软水中生长的速度较快,叶片的表现更好。水榕类对光照的适应性亦较为广泛,在偏强,中等和偏弱光照的环境中都可以生长。水榕类甚至可以在被上层植物遮光严重的弱光区中生长良好。相反过强的光照容易使得水榕类叶表出现绿斑藻,且容易使得水榕类叶片呈现偏黄绿色,偏白色的特征。以阴性草缸的光照标准而言,水榕类在缸内中下层明暗交界处生长时状态最好。基于水榕草的以上性质,将水榕类与黑木蕨,迷你黑木蕨等植物配合种植能有效地营造出师法自然之感。
生长与繁殖:
水榕类在成功转为水下叶后,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日常管理非常简单。水榕类在水下虽然可能产生有绿色的叶形佛焰苞开花。但目前为止LZ没有找到在家庭阴性草缸环境中水榕类在完全沉水的状态下开花并结出种子进行种子繁殖的记录。水榕类在水下主要通过根茎延伸繁殖。品种间繁殖速度差异较大:就LZ接触过的品种而言,小水榕,黄金榕,奥利榕,瓦里斯榕,巴榕,硬币榕的水下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条件适合时每1-2周产生一片新叶。而具有明显皱褶特征的咖啡榕,大型三角榕,钢榕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每1个月左右才会产生一片新叶。作为人工诱变品种的星辰小榕与袖珍小榕,以及以亮绿色叶片闻名的纳米比亚钻石小榕的生长速度则极为缓慢,通常2个月以上才会产生一片新叶。
水榕类与藻类:
由于水榕类水下生长代谢缓慢,其叶片表面容易产生褐藻和绿斑藻。这类藻适合用小型异形,小精灵,青苔鼠等食藻工具鱼清理。若其边沿产生黑毛藻,可以用黑线飞狐等工具鱼清理。也可用稀释后的醋酸处理
常见水榕品种养殖分述:
1.小榕(Anubias barteri nana)及其常见的近似改良品种
小榕(Anubias barteri nana)为市面上最为常见的水榕类植物品种,该种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该种水下叶长5-8cm,植株高5cm左右。叶面质感较为光滑坚硬,呈近卵型或长卵型,水中叶色为绿色或黄绿色。具横状匍匐根茎,该种偏好弱酸性软水,适合附生在石木基质上生长。小榕水下生长较为缓慢,在条件适合时每1-2周产生一片新叶。单株能在9-10个月内形成较有规模的群生体
黄金小榕为小榕的人工改良品种。该种外观特征与生长状态与小榕非常相近,但其水中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偏黄绿色特征。
硬币榕(圆叶榕)通常被认为是小榕的人工改良品种。该种外观特征与生长状态与小榕非常相近,但其水中叶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圆形特征。但也有资料认为硬币榕(圆叶榕)是原生于自然界中的独立品种。
白斑榕为小榕中变异的白化个体经过人工改良后固定其外观性状的改良品种。该种外观特征与生长状态与小榕非常相近,但其水中叶面具备形状,大小均不规则的白色斑痕。该种的类似品种被称为“大理石榕”。此外有资料显示存在一种在白斑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育种改良后固定其白化特征的白榕品种。白榕的叶片呈现出显著的青白色特征,由于性状存在不稳定性,白榕的叶片上多具有形状,大小不规则的绿色斑痕,甚至时而会产生纯绿色的叶片。有资料显示,由于叶片较为缺乏叶绿素,白榕的生长速度相较于普通水榕类植物更为缓慢,通常需2-3个月才能产生新的叶片。而且该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属于较为难以养殖的水榕品种。
下文中讨论的争议较大的“袖珍小榕”及其近似品种通常被认为是小榕经过人工改良后固定其外观性状的改良品种。
星辰小榕为小榕的人工改良品种。该种株型相对于小榕较小。该种水下叶长3-5cm,植株高5cm左右。叶面质感较为坚硬,呈近卵型或长卵型。其最显著的外观特征在于其绿色叶片中部沿叶肋位置有一条非常明显的白色斑痕。该种沉水生长的速度非常缓慢,在条件适合时每2-3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较小的群生体。有资料显示,星辰小榕叶面的性状存在不稳定性。有时会生长出不具有白色痕迹的绿色叶片,有时甚至会产生类似白斑榕的不规则白斑叶片。
2.巴榕及其近似品种
巴榕为市面上最为常见的水榕类植物品种,该种在市面上往往被冠以“大水榕”,“中榕”等模糊的商品名。该种为原生于非洲地区的原生品种,存在很多自然变种和人工改良变种。该种属于体型较大的水榕类植物,水下叶长可达10-15cm,水中植株高可达30cm以上。其水中叶片多呈心形或卵形,叶色因环境不同可呈绿色,黄绿色或深绿色,叶质较硬,叶面有较浅的皱褶纹。具横状匍匐根茎,该种偏好弱酸性软水,适合附生在石木基质上生长。巴榕在沉水状态下生长较为缓慢,通常在条件适合时每1-2周产生一片新叶。单株能在9-10个月内形成较有规模的群生体

3.咖啡榕及其近似品种
咖啡榕为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的水榕类植物品种。该种属于体型相对较大的水榕类植物,水下叶长可达8-10cm,水中植株高可达15cm以上。该种水中叶片多呈卵形,成叶的叶色因环境不同可呈绿色,黄绿色或深绿色,叶质较硬,叶面有非常明显的皱褶纹特征,外观与咖啡木的叶片较为近似,故而得名咖啡榕。但也有资料指出咖啡榕由于其水中新叶呈现出与其他水榕类植物不同的较亮红褐色特征,叶色与咖啡的颜色相似而得名。同其他水榕类植物一样,咖啡榕具横状匍匐根茎,该种偏好弱酸性软水,适合附生在石木基质上生长。咖啡榕在沉水状态下生长非常缓慢,在条件适合时每1-2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群生体。该种由于其较具原生感的外观,在世界上非常受欢迎,被国外很多草友誉为“最完美的水榕”。但该种不知为何在国内的养殖量却相对较小。 193138q65bnm6kdm8nb6v8.jpg
4.剑榕及其近似品种
剑榕为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的水榕类植物品种。该种属于体型相对较大的水榕类植物,水下叶长可达15-20cm,水中植株高可达25cm以上。该种水中叶片多呈长卵形或批针形,外观与剑相似。其成叶的叶色因环境不同可呈绿色,黄绿色或深绿色。该种叶片叶质很硬,叶表光滑,且该种的叶片具有显著的直立生长的特征。同其他水榕类植物一样,剑榕具横状匍匐根茎,该种偏好弱酸性软水,适合附生在石木基质上生长。剑榕在沉水状态下生长非常缓慢,在条件适合时每1-2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群生体。
5..三角榕,燕尾榕,箭榕及其近似品种
三角榕为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的一类水榕类植物品种。与上述水榕类品种不同,三角榕类属于沼泽生的大型水榕类品种,在自然环境中多挺水生于沼泽地带,对沉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弱于上述水榕类植物。据国外资料显示,与三角榕相近的一些水榕类品种(如巨榕)甚至几乎不能适应完全沉水的环境。这类水榕类植物相较于其他水草具备蜡质层更厚的水上叶,具有较强的保持植株体中的水分,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在造景的过程中三角榕类植物不仅适宜沉水栽培,也适宜在不额外配备喷淋,保湿设备的情况下挺水栽培,营造出沼泽生境中原生自然的景观。在挺水栽培的状态下,三角榕叶片长可达15-20cm,叶片呈显出较为明显的近三角形,心状箭形或箭形特征,叶色呈绿色至深绿色。水上株高可达50cm以上。在完全沉水栽培的情况下,三角榕类植物的植株会小型化。这类水榕属植物水下植株高通常在30cm左右,叶长8-10cm,水中叶片相较于水上叶呈现出更近卵形的特征,叶片相对较薄,叶色因环境不同可呈绿色,黄绿色或深绿色。三角榕类植物在沉水的状态下生长较为缓慢,条件适合时通常每1-2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其繁殖速度则更为缓慢,需要数年才能从根茎处产生新的植株。
根据奥地利国家植物园提供的资料,存在一种类似于三角榕,被命名为“巨榕”的极其稀有的超大型水榕类植物。巨榕的水上植株高可达1m以上,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水榕类品种。但资料显示巨榕可能不适宜完全沉水的环境。
   此外,存在一种具有罕见的三裂状叶特征的类燕尾榕品种。该种被描述为“Anubiascfpynaertii”(拟箭榕),其叶片具有非常明显的三裂状特征,叶片上具有明显的皱褶。该种的生长特征与三角榕类的水榕属植物较为类似,但生长更为缓慢。lz曾经得到过一小株,但在长为成株之前不幸被熊孩子用52烧毁,非常遗憾。
“迷你水榕”的迷雾:
经过lz个人的观察实践和国外相关资料的收集,水族商品名意义上所指的“迷你水榕”同样是一个较为模糊不清的概念。很多新草友都在追求水下生长繁殖速度缓慢,水中成叶直径不超过3-5cm,可以密集地形成簇生景观的小型水榕品种。然而由于水榕类植物在市面上多水上叶,转水生长缓慢的特性。目前市面上所售的所谓“迷你水榕”,大多是水上叶培植的“小榕”(Anubiasbarterinana)或其近似品种。即使是确定为水下培植的植株,也因为很多水榕品种在外观上的相似性而难以辨别其为迷你品种还是较大品种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较小叶片的特征。LZ通过查阅国外资料以及向一位英国草友请教得到的经验,能确定的确存在至少3种以上经过人工改良后具有生长缓慢,水下叶片稳定表现处较小体型特征的水榕类植物。主要包括“袖珍小榕”( Anubias barteri var. nana 'Petite' ),“长叶超袖珍小榕”(Anubias barteri var. nana 'Pangolino',德国丹尼尔公司培育的人工改良种)以及“圆叶袖珍小榕”,这位英国草友指出:除了“长叶袖珍小榕”的外形特征非常明显,容易区分以外,国外很多草友同样面临区分“迷你水榕”的水上叶与其他品种的困境,通常来说这些品种的界限只有在长期转水养殖后才能判断。而且他个人不太认可介于小榕和“袖珍小榕”的大小之间还存在一种“迷你水榕”( Anubias barteri var. nana 'Mini' )。同时这位英国草友根据其经验指出:袖珍小榕的佛焰苞形态与小榕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外形相比之下更加细长,而且似乎没有在水下开花的记录。因此lz以为鉴别袖珍小榕和普通小榕可能需要通过生物学上的专业分辨途经进行考察。
对于这一问题,lz个人的养殖经历中尚未得到可以确证为“袖珍小榕”的植株。曾经得到过的“长叶超袖珍小榕”在转水过程中被熊孩子用52烧毁,因而未能留下照片和观察记录。且此后再没有机会得到新的植株进行经验上的感性分析。目前受知识水平的限制,lz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只能认定事实上存在一些体型更小的水榕属植物品种。希望对此有研究与经验的草友能对这一模糊的问题作出更清晰的界定。




193120u6qyorzmhu35qrut.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1-17 20:18 编辑

苔藓篇
总述:莫斯实际上是英文“MOSS”,即苔藓的音译。在水族的意义上泛指一切可以水下养殖的苔藓。因此区分所谓“莫斯”和苔藓从逻辑上说是不正确的。此类植物属于较为低等的植物,无根茎叶花果之分。苔藓类涵盖的品种非常之多,很多水族意义上“品种”的种间关系也不明确。再加之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种苔藓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lz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实在无力从生物分类学的角度辨别每一个品种。故只能以水族商品名的方式讨论一些常见的苔藓品种的养殖。

选购篇:
除奸商时常以次充好高价出售的水上凤尾苔类以外,市场上的苔藓类通常都以散装水下组织或者绑好的网片的形式出售,当然也有很多爱好者从野生环境中采集苔藓自行转水。对于新草友来说,在市场上选购苔藓时除观察植物的状态外,更要注意防止带入丝状藻类。丝状藻类对于苔藓类的水下养殖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一旦带入非常难以根除。此外新草友需要注意:某宝和实体店里奸商以较低价格出售的盒装“三角莫斯”往往是半水养殖的柳条莫斯,很难长出规则的三角形。但该种绑在圆形的石头上能营造很自然的感觉。或许ADA造景中多有涉及的“爪哇莫斯”就是类似的植物吧。而从野生环境中采集的苔藓应当经过仔细的清洗后在分隔的转水缸中完成转水进程后再植入主缸中。以免将自然状态下存在的藻类或者寄生虫引入主缸中。

日常养护篇:
大多数苔藓类的日常养护较为简单,一般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1.        大多数苔藓类适合捆绑在石头或者沉木表面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各种苔藓对沉木或者石头的附着力,即苔藓自行抓住基质表面固定植株,不易飘走的属性差别较大,从而选择不同的捆绑方式与造景位置。根据lz的经验,常见的苔藓品种的附着力的大致排名如下:
珊瑚莫斯>凤尾苔类>葡灯藓属>三角莫斯,松茸莫斯,火焰莫斯,垂泪莫斯,柳条莫斯等灰藓科的苔藓和怪蕨莫斯>玫瑰苔,大鹿角苔>翡翠珍珠苔>翡翠莲花和相似的大叶藓品种>鹿角苔。飘走的moss会在水里自行生长,有时候被水流带到石头或者沉木边上,就会逐步自行附着并生长在固体基质上,呈现出非常自然的形态。
在捆绑苔藓类植物时,宜将单片的组织体较为稀疏地捆绑在基质表面,每片组织体之间应当留有一定的空间。虽然这种捆绑的方式在设景初期由于苔藓稀疏,捆绑使用的线较为明显的缘故可能观赏效果相对较差。但这种方式更便于苔藓植物较好地附着在基质表面生长,不宜飘散的同时可以形成较为规则自然的附生景观。
2.        除少部分品种外,大多数苔藓类对水质的适应性广泛,在水体硬度的问题上并不如蕨类那么敏感。但在软水条件下苔藓的状态将更好。LZ的个人经验显示,怪蕨,垂泪,松茸,火焰莫斯等品种在硬水条件下生长速度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植株的颜色会偏黄绿色,而且植株形态会变得瘦弱细长,观赏性有所降低
3.        除少部分品种外,大多数苔藓对光照的适应性比较广泛。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可以生存。不过一般情况下lz个人经验认为以阴性草缸的光照标准而言,中光照条件下大多数苔藓植物的生长状态较好,能呈现出翠绿的色彩特征,过强的光照可能使得苔藓类植物遭到灼伤。
4.        苔藓类普遍对高温的抗性较差,水体温度高于28摄氏度时将影响其正常生长。
5.        苔藓类对化学药剂的抗性普遍较差。对其使用化学药剂很容易导致苔藓类植物组织受损甚至成片地死亡。
6.        繁殖:水下苔藓主要通过组织繁殖的方式生长繁殖,在少数情况下也会产生孢子囊进行孢子繁殖。苔藓类的生长速度品种间差异较大
7.        苔藓的假根:灰藓科,凤尾藓科,匍灯藓科的苔藓在水下生长过程中会在植物组织的背面产生红褐色或褐色的须状假根,用以固定在基质表面。这种假根的出现属于苔藓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而不是藻类。即使是水上养殖的苔藓也会产生类似的假根。
“无水开缸”养殖苔藓之辨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使用“无水开缸”的方式种植苔藓的理论。所谓“无水开缸法”是指在营造苔藓为主的沉水景观时基于苔藓作为较为低等原始的植物,其植物组织具有很强再生性和低度器官分化性的生物特征,可以采用首先摆放好缸内的石木素材,再将缸内喷湿,随后将苔藓打碎后涂抹在石木机制的表面,密封缸体,保持缸内高湿度数天,待缸内的苔藓组织开始初步生长后再向缸内注满水的特殊开缸方式。
无水开缸法实质上是陆生或雨林苔藓景观中繁殖苔藓常用的涂抹法在水族领域的应用,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苔藓类植物,也可适用于一些可沉水养殖蕨类的繁殖老叶片,通过涂抹法促进其孢子繁殖。(新草友们要注意是繁殖叶片,而不是完整的蕨类植株!)涂抹法具有其特有的一些优势特征:
1. 可以较为自由地在已经摆放好的石木素材表面定植苔藓类植物,而无需移动或取出已经按创作者意愿摆放好的景观,亦无需借助鱼线捆绑,胶水粘贴等方式促使植物定植在素材表面。相较于一般的捆绑法和胶粘法,涂抹法可以使苔藓组织在生长时更能贴近基质表面,从而获得更好的附着效果。
2.由于涂抹法具有不均匀性的特征,其在不同素材的不同位置上可能留下不同密度,数量和种类的苔藓组织。当苔藓类植物在沉水的状态下逐步开始生长之后可以营造出更有原生自然感的复合型附生景观。
但相应地,涂抹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对于新草友来说,采用涂抹法开缸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涂抹法的确可以有效地使被打碎的苔藓组织附生于火山石等较为粗糙多孔的基质表面。但被涂抹的苔藓组织不易固定在表面较为光滑的沉木,杜鹃根,栖根等木质素材的表面。在向缸内注水的过程中可能引起苔藓组织飘散脱落。不能在预定的位置附着生长。且相应地,涂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使得被打碎的苔藓组织在高湿度的空气环境中生长以附生在硬质的石木素材表面,但由于各类苔藓的生长速度和附着能力有所差别。新草友难以把握好向缸内注水的最佳时机。
2.由于涂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使得被打碎的苔藓组织在密闭而具有高湿度的空气环境中生长以附生在硬质的石木素材表面,在缸内空气流通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打碎的苔藓组织和沾染了其他有机质的石木素材表面容易滋生真菌和细菌,影响苔藓的正常生存。
lz曾经尝试过数次用涂抹法开缸养殖水下苔藓,其中有成功的经历也有失败的经历。基于涂抹法具有的两面性,lz认为这一方法更适合比较熟练,尤其是有一定陆生雨林植物养殖经验的草友操作。而对于新草友来说,采用涂抹法开缸养殖苔藓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建议新草友还是使用分散捆绑等传统方式将苔藓固定在石木基质表面。

苔藓品种养殖分论
1.        三角莫斯,松茸莫斯,火焰莫斯,垂泪莫斯,柳条莫斯,大灰藓等灰藓科的苔藓
此类苔藓较为广泛地分布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此类苔藓各自的外观特征较为明显,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广泛地适应各类水质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但一般在弱酸性软水环境中最具观赏性。灰藓科的各类苔藓生长通常较为迅速,可以在数个月内形成较大的丛生体。当生长过于旺盛后。可以适当地进行修剪。防止下层遮光过度发生脱落,影响整体造景。
2.        大凤尾藓,小凤尾藓,拉链凤尾藓,美凤等凤尾藓科的苔藓:
此类苔藓较为广泛地分布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较为显著的羽毛状外观,水中体颜色呈半透明黄绿色。凤尾藓类对水体硬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弱,需要较软的水质。在硬水环境中容易发生组织萎缩,发黑等不良反应。且此类苔藓相较于其他常见于阴性草缸中的苔藓更偏好较弱的光照环境,在强光下更容易被灼伤而出现发黑,发黄的不良现象,且更容易受到丝状藻类的困扰。凤尾藓类的水中适应性较好,水上体转水较为容易。大约2个月左右即可以从原组织上长出羽毛状的水中组织。一般凤尾藓属的水中体生长较为缓慢,通常在1-2年内不会形成过大过厚的群落,但美凤莫斯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可以在数个月内形成颇有规模的群生体。
3.        不是苔藓的莫斯:怪蕨莫斯
怪蕨莫斯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的特殊的萝蔓藤蕨类。该种植物体呈片状,没有固定的结杆,非常薄,呈现透明绿色。外型也很像海藻,故一度被认为是一种苔藓或者淡水海藻,但它既不是苔藓,也不是海藻,直到2007年才被确认为是蕨类的原叶体或配子体,并符予应有的学名。怪蕨莫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广泛地适应各类水质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但该种一般在弱酸性软水环境中最具观赏性。该种生长较为迅速,可以在数个月内形成较大的丛生体。该种绑缚在接近球形的基质上时会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但怪蕨莫斯对化学试剂的抗性非常差,对其使用化学药剂很可能导致植株大面积死亡。
4.        大叶藓属的莫斯与翡翠珍珠苔
大叶藓属的莫斯的代表是暖地大叶藓。此种植物单株高约5cm,顶部叶簇生呈花苞状,透明绿色,单株顶部直径可达3-5cm,属于单体很大的苔藓类植物。由于其外观特征被称为“翡翠莲花”。此种苔藓水下适应性较好,在条件适合时可于1-2个月内完成水中化。水中体显得略微细长,颜色更加透明。但花苞状特征基本保留。但该种苔藓对水体硬度的适应性非常差,不亚于一些水下迷你蕨类。该种要求很软的水质才能在水中稳定成活。倘若水体过硬,这种植物很容易死亡。该种对化学试剂的抗性非常差,对其使用化学药剂很可能导致植株死亡。该种对高温抗性非常差,水体温度超过28摄氏度时植株的生存会受到严重威胁。生长繁殖较为缓慢,需数个月到1年左右才能形成小群体。暖地大叶藓在养殖过程中与其他苔藓差别较为显著的一点是:该种由于形态特殊,单株体型较大,适合将类似茎的部分直接种植在地基中养殖。该种总体上属于养殖相对困难,但观赏性很高的苔藓。
    翡翠珍珠苔是原产于非洲的一种叶苔属苔藓,该种单株植株较为细小,呈花苞状。此种苔藓对水体硬度的适应性非常差,不亚于一些水下迷你蕨类。该种要求很软的水质才能在水中稳定成活。倘若水体过硬,这种植物很容易死亡。该种对化学试剂的抗性非常差,对其使用化学药剂很可能导致植株死亡。该种对高温抗性非常差,水体温度超过28摄氏度时植株的生存会受到严重威胁。此外,该种苔藓对水质酸碱度突变的适应性明显弱于其他种类的苔藓。LZ经验显示当使用新仙土,去除青龙石材引起水体酸碱度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各种椒草,椒榕和其他莫斯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反应。但翡翠珍珠苔由于不能适应出现了大面积的组织死亡现象。而该种在已经稳定运行了一年,水体较为稳定的缸里则能够正常生长。该种生长繁殖的速度一般,可以在2-3月内形成丛生的群体。该种的附着性较差,不易自行附生在基质表面,但可以将其绑缚在粗糙多孔的火山石上促使其附着成景。翡翠珍珠苔同样属于养殖相对困难,但观赏性很高的苔藓。
5.        珊瑚莫斯与相似的片叶苔属苔藓
珊瑚莫斯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的片叶苔属苔藓。该种水中体呈细小分岔的鹿角状,植株通常呈半透明浅绿色,形似绿色珊瑚故而得名。该种对水体硬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弱,需要较软的水质。在硬水环境中容易发生组织萎缩,发黑等不良反应。通常珊瑚莫斯在苔藓类中被认为是相对喜光的品种,可以在相对较强的光照下正常生长,但根据lz个人的实践经验,珊瑚莫斯对光照的适应性事实上较广泛,在较弱的光照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需要注意的是,该种对化学试剂的抗性非常差,对其使用化学药剂很可能导致植株死亡。该种对高温抗性非常差,水体温度超过28摄氏度时植株的生存会受到严重威胁。珊瑚莫斯的水中体生长较为缓慢,通常在1年内不会形成过大过厚的群落。其附着性较强,可以在各种基质上生长。
6.        翡翠莫斯
翡翠莫斯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水藓科苔藓。该种水中体呈透明绿色,总体形态呈现较为细长的条状,茎长约10-30厘米,分枝呈不规则状,枝端较尖。叶片呈船底状圆形。该种对水体硬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弱,需要较软的水质。在硬水环境中容易发生组织萎缩,发黑等不良反应。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广泛,需要注意的是,该种对化学试剂的抗性非常差,对其使用化学药剂很可能导致植株死亡。翡翠莫斯的生长速度较快,能在2-3个月内形成体积较大的群落。该种附着性较差,喜好水流较强的环境。
7.        葡灯藓属的苔藓
此类苔藓较为广泛地分布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也多有分布。水上体具鞭状的枝状组织,叶状组织多呈现卵圆形,长卵圆形或长批针形。葡灯藓类的水中适应性较好,水上体转水较为容易。大约2-3个月左右即可以从原组织中产生出大量水中体。水中体颜色呈半透明黄绿色,相对水上体叶状组织的体型可能变小。在水中常产生大量红棕色的绒毛状假根以附着在基质表面。葡灯藓类对水体硬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弱,需要较软的水质。在硬水环境中容易发生组织萎缩,发黑等不良反应。该种对光照的适应性较为广泛。该种水中生长速度一般,会在6-9个月内形成体积较大的群生体。
8.鹿角苔
鹿角苔是一类较为广泛地分布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浮苔属苔藓植物,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也有分布,该种为完全水生的苔藓类植物。其组织多呈淡绿色或黄绿色,长1-6厘米,宽0.2-0.5毫米,多回叉状分枝,形似极其细小的鹿角而得名。该种偏好较软的弱酸性水体。鹿角苔在苔藓类植物中属于较为喜光的一类植物,在较强的光照下会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气泡,较具观赏性,而在光照严重不足时容易出现植株白化甚至死亡的不良反应。鹿角苔属浮苔属植物,在原生环境中多漂浮在水流较缓的水体中生长,而不附着在硬质基质表面,植株几乎不具有附着能力。因而在阴性草缸中很难将其长期固定在石木基质的表面,遇水流即很容易漂散到缸内各处。鹿角苔属于生长较为快速的苔藓类植物,仅需少量植物体即可在2-3个月内形成规模很大的群生体,加之上述其易于漂浮的特征,新草友们在养殖鹿角苔类植物时应当尤为注意漂浮在水面表面的鹿角苔群体可能会遮挡下部的光照。该种对化学试剂的抗性非常差,对其使用化学药剂很可能导致植株大面积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6-9 09:03 编辑

椒草(Cryptocoryne)篇
总述
水族意义上的椒草是指一类隐棒花属的天南星科植物。这类植物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地,品种繁多,种间鉴别困难。相应的,其单株价格也从5,6元到数千元不等。(分布于我国境内的的四种隐棒花属植物均属于国家保护植物,依照法律未经许可不得采集,持有,**,请草友们务必注意!)
椒草的养殖与品种鉴别要求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这一属的植物不同品种之间,甚至同一个品种的不同地域型的养殖条件差别都可能较大。有新草友也可以很容易养活的入门级品种,也有在人工环境中极其难以养活的困难品种。有水下性很好的溪流生品种,也有完全沉水养殖很困难的沼泽湿地生,林地生品种。其发色和其他性状表现机制也很复杂。现在很多高手养殖椒草已经远远不仅要求把植株养活,养大,而且还通过各种方式,或水上,或水下,或半水养殖,调整各种环境参数条件尽力还原椒草的原生状态。椒草的品种鉴别与生物学意义上的种的认定同样非常困难,同一品种乃至于同一个体椒草的叶片形态,花纹,色彩等外观性状特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遑论同一品种的不同的地域表现型,不同品种的椒草以及自然界中存在的诸多自然杂交现象。对于这一类植物的品种判别需要对其佛焰苞特征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学术研究,甚至需要借助显微设备和基因分析技术。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言可谓难以跨越的理论鸿沟。
  对椒草养殖的讨论需要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作为基础,LZ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本没有资格讨论这个问题。但为了这个帖子的完整性,lz惶恐至极之余还是决定冒昧写一点入门等级椒草的水下养殖经验,以帮助新草友在一般的阴性草缸条件下,以泥底基质,全水下养活各种市面上常见的,阴性草表中所列的椒草,使其能正常生长并繁殖。本部分表述上如有明显错误恳请有经验的草友指正批评。
日常管理篇:
阴性草表中所列的椒草属于入门品种。其中温蒂类椒草,缎带椒草,维斯理椒草等品种在市场上多以杯装水上叶的形态出现。新草友在种植时应当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其转水: 893851916429266482.jpg
1.        将椒草从塑料杯中取出,随后将包裹其根部的烂棉与基肥清理干净。在清理过程中避免伤及其主茎 820569272492879862.jpg
2.        将椒草栽种于地基中,保持水体稳定,等待其生长即可。期间若发现椒草出现部分叶片溶解的现象,应当及时清除腐烂溶解的叶片。
847610517160895002.jpg
3.        通常情况下,上述入门级椒草可以在1-2个月内完成水中化进程并稳定地产生水中叶。期间若水上叶片叶柄发生溶解,则应当及时去除,避免败坏水体,滋生细菌。通常来说,全水下种植入门级的椒草属植物野生植株的栽种方式与上述人工组培的椒草植株较为接近。但更应当注意入缸前的清洗,及时摘除其腐朽的部分。
入门级椒草通常对水质,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可以生存的环境相对较为广泛。但通常情况下,入门级椒草在偏酸性的软水,中等到略强的光照,肥力较为充足的泥质底基状态一般更好。但大部分入门级椒草并不需要很多液肥。通常情况下维持稳定的地基供肥,配以少量的阴性草液肥即可满足其需求。
在养殖椒草的过程中新草友尤为需要注意椒草对水质动荡的敏感程度高。在一次性大量换水,大量翻动或更换底泥,肥料添加过多,温度变化过大,一次性大量更换滤材等情况下,即使是入门等级的椒草也很容易大量溶叶,融茎甚至死亡。因此新草友在种植椒草类植物时,应当注意避免引起水质的过度动荡。
椒草与木质化茎块
椒草野生株或者人工养殖的植株生长到一定大小后会产生木质化的茎块,此类茎块能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且较不易因为环境变化而融化消失。因此具有木质化茎块的椒草相对在经历环境动荡后能更快地复原。根据LZ的经验,一些具有木质化茎块的椒草甚至可以在所有叶片都因为水体动荡而腐烂溶解后利用根茎中储存的营养物质进入休眠状态维持生存,在环境稳定后1-2个月内再次长出新的叶片。
生长与繁殖:
在条件适宜时,入门级椒草的生长速度品种间差距较大。根据LZ的个人养殖经验,在完全沉水的情况下,大多数椒草只通过走茎,侧芽的方式由根茎处繁殖新植株。但也有圣翠椒草等少数品种在人工环境下可以在沉水状态下长出佛焰苞并结出种子,通过种子进行繁殖。此外,有资料显示存在极少数品种的椒草具备类似组织培养的从叶片上直接分化出新植株的繁殖能力。但lz暂时没有得到并测试过相应品种,对这一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椒草养殖分论
由于椒草种类繁多,且入门品种的椒草在所需环境条件方面较为相似,以下仅根据叶片外观形态标准列出一些最适合新草友养殖的入门级椒草,简述其形态与生长特点

1.        常见的温蒂类椒草:绿温蒂,棕温蒂,咖啡椒草,红温蒂,绿壁虎,火烈鸟椒草。
温蒂椒草是原产于斯里兰卡的椒草品种,后经过人工繁育选种后产生了棕温蒂椒草,红温蒂,绿壁虎椒草等人工诱变品种。该种叶片呈绿色或红棕色。水中叶长可达15-20CM,表面一般较为光滑,部分个体叶片可能略带气泡状凹凸。受到水质及光线的影响,绿温蒂椒草和绿壁虎椒草的叶片在光照充足,生长状态良好时局部可能由亮绿色转变至红棕色,在光照强烈,环境适宜时甚至有绿壁虎椒草完全变为红色的记录。常见的温蒂类椒草大多属于栽培容易的椒草,对水质与光照的适应力较为广泛。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可以在2-3个月内形成较为密集的群生体。
火烈鸟椒草是一种人工诱变产生的人工椒草品种。有资料显示火烈鸟椒草培育的蓝本是温蒂类的椒草,有资料显示该种可以在水上开花进行有性生殖。该种以类似火烈鸟亮粉红色羽毛的叶色而闻名。火烈鸟椒草的价格一度较高,且早期只有少量组织培养的植株。LZ并未直接种植过组织培养的火烈鸟椒草,但有资料显示组培的火烈鸟椒草由于其出售植株特有的性状成活率较低,养殖较为困难。目前通过较为广泛的水下繁殖,火烈鸟椒草的价格已经较为亲民,市面上也主要以水下植株为主。火烈鸟椒草对水质波动的抵抗力低于普通温蒂椒草,且要求更肥沃的地基。当光照或肥力不足时,火烈鸟椒草的叶片可能呈现出暗红色或略微带青褐色。但火烈鸟椒草在适应水体环境后总体属于较为好养的椒草品种。该种的生长繁殖速度一般,条件适合时单株每1-2周产生一片新叶,大约在6-9个月左右可以形成较小规模的群生体。

2.        常见的柯达系与虎纹类的椒草:豹纹蛋椒草,金线椒草,黄底虎纹椒草及其近似种,黄花柯达椒,岛产虎斑椒草
除“岛产虎斑”椒草的真正来源不明以外,此类椒草是原产于婆罗洲的椒草品种。此类椒草叶片多呈长卵型,受到水质及光线的影响,可能呈现出呈现为鲜亮的金黄色,黄绿色,棕褐色,暗红色,墨绿色,浅绿色等多种色彩及各种花纹特征。通常情况下该种椒草在弱酸性软水的环境,较强的光照与中等偏强的肥力支持下能呈现最佳发色,在弱光环境中其叶片往往可能会呈现出绿色的特征,且叶表的花纹特征会有模糊甚至消失的可能。柯达,虎纹类椒草多属于中型椒草,水中叶一般长15-20cm,表面较为光滑。但其中一些品种的水中植株可能高至40cm以上,属于体型较大的椒草品种(例如金线椒草和沼泽虎纹椒草)。上述品种基本属于栽培容易的椒草,对水质与光照的适应力较为广泛,但更偏好弱酸性的软水。此类椒草的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可以在3-4个月内形成较为密集的群生体。金线椒草是柯达椒草系列中最为神秘的一类椒草。该种具长卵形的水中叶,因其叶面可能出现的金色纵向条纹状斑纹而著称。该种同其他柯达系列椒草一般容易培育,水下适应性好,在地基肥沃,水体呈现弱酸性的情况下植株将变得极其强壮,高可达50cm以上,适宜栽种于后景。但该种在沉水条件下的金线特征表现很不稳定,促使其表现并维持金线特征的条件不明朗。根据相关资料和lz个人的养殖经验,即使在光照和肥力较强,植株状态很健康壮硕的情况下该种也可能失去金线特征,此时其叶片将呈现出类似豹纹蛋椒草的黄绿色或者棕黄色,叶背为暗红色。lz个人养殖的颗金线椒草目前处于长得极其巨大,但在各项养殖条件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斑纹却时有时无的奇特状态下。
3.        缎带椒草、气泡椒草,红线叶椒草
缎带椒草是分布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的一种大型椒草。该种水中叶一般呈绿色,在光照较强,肥力充足的情况下可能呈现较亮的红棕色。水中叶呈细长带状,长度可达60cm以上,宽1-2cm。叶边可能有一定皱褶。该种属于栽培容易的椒草,对水质与光照的适应力较为广泛,但更偏好弱酸性的软水。此类椒草的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可以在3-4个月内形成较为密集的群生体。是阴性草缸中常用的后景植物,可以营造出幽深丛密的美感。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亦有缎带椒草的近似品种分布。而发色具有较为显著的红色特征的“越南红”椒草,亦是缎带椒草的一个地域种。
红线叶椒草是原产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的一种椒草。该种水中叶呈狹窄緞帶狀,叶面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呈现红棕色,墨绿色,黄绿色等多种颜色。水中叶长可达40cm以上,叶宽2-3mm,外观非常狭长。该种对水质的适应性弱于缎带椒草,更偏好弱酸性的软水,在硬水中生长不良。线叶椒草的生长繁殖速度较慢,通常需要数个月甚至1年左右才能由根茎产生新的植株。

4.        菠萝椒草,凤梨椒草,洪都罗伊椒草,优诺椒草等气泡状叶椒草
上述几种气泡状椒草是原产于婆罗洲半岛的数类椒草品种。其中红菠萝椒草属于偏红色发色相对稳定的人工改良品种。此类椒草水中叶片呈长批针型,叶面随环境水质与光照条件的变化可能呈现红棕色,墨绿色,绿色,黄绿色,深棕色,黑褐色等多种颜色。其水中叶一般长15-20cm,宽5-8cm。洪都罗伊椒草属于相对大型的品种,水中叶长可达40cm左右。这些椒草以其叶面具有明显的气泡状凹凸形态闻名。此类椒草水下适用性较好,但相较于其他入门级椒草。这几个品种的椒草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弱酸性的软水以及更稳定的水质,否则容易发生溶叶现象。此类气泡类椒草生长繁殖速度较慢,在环境适宜时每2-3周产生一片新叶,通常需要6个月以上才能从根茎产生新的植株。有资料显示一些地域产的凤梨椒草可能偏好偏硬的水质。这一点lz尚没有接触过的经验,恳请了解的草友补充。

5.        迷你椒草与维斯理椒草
目前市场上被冠以“迷你椒草”之名的植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用尚未长大的绿温蒂椒草水上叶冒充的盆装椒草。
2.        类似迷你椒草的维斯理椒草,该种与迷你椒草较为类似,据说是一种自然杂交产生的品种,叶片更宽大。在较强的光照下水下植株高约5-6cm,可密集生长营造出较高草坪的效果。但该种在较弱的光照下会长到10-15cm。该种对水质与光照的适应力较为广泛,生长较为快速,条件适合时可以在2-3个月内形成密集的群落。
3.        原产于南亚的小型帕夫椒草,该种叶片呈长卵形,叶端尖细。水中叶呈绿色,叶片光滑。叶长2-5cm,宽1cm左右。该种对水质与光照的适应力较为广泛,但生长速度比较缓慢。需要1-2年才能形成相对密集的群落

6.        蔷薇椒草/桃叶椒草/武吉知马紫色桃叶椒草
桃叶椒草是原产于婆罗洲的一种中大型椒草。该种水下叶长约20-30cm,呈桃叶卵圆型,叶面较为光滑,部分个体叶片可能略带气泡状凹凸。叶片一般呈绿色或浅黄绿色,在光照强烈时可能略带粉红色。该种对水质与光照的适应力较为广泛,但仍偏好弱酸性软水环境,适宜栽种于肥沃的泥质地基中。桃叶椒草生长较为快速,条件适合时可以在2-3个月内形成密集的群落。武吉知马紫色桃叶椒草是桃叶椒草的近似种,分布于新加坡武吉知马地区。其形态与桃叶椒草基本类似。但叶片通常呈黄褐色值红棕色,略带紫红色。该种在光照强烈,基质肥力充足的条件下叶片可能呈现紫红色。该种生长繁殖较为缓慢,在条件适宜时一般每2-3周产生一片新叶。
7. 亚奇椒草
亚奇椒草是原产于苏门答腊亚奇地区的一种中型椒草。目前据lz所知,国内外对该种进行阐述的资料较为匮乏,因而lz只能根据个人的沉水养殖经验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该种属于水下型较好的椒草品种,水中适应性较好,养殖较为容易,且相对易于发色。其水下叶外观与桃叶椒草有一定相似型,呈桃叶卵圆型,叶面较为光滑,部分个体叶片可能略带气泡状凹凸。该种的水中叶片随水质,光照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较弱光照下呈绿色或浅黄绿色,而在光照稍微强烈,肥力较为充足时可能转化为粉红色至紫红色,并显现出绿色或黄绿色的条纹状斑纹。该种属于相对较大型的椒草品种,成株高可达30cm以上,叶片长可达15cm以上,生长速度也不算缓慢。在条件适宜时每1-2周可产生一片新叶,并能在数个月内形成小规模的群生体。有资料显示亚奇椒草可能是桃叶椒草的一个特殊地域种,但这一信息尚未得到确证明。
8.阿芬椒草
阿芬椒草是分布与马来西亚西部地区的一类椒草。该种时常丛密地原生于快速流动的河流与小溪之畔,一些地域种则生存在石灰岩地区。此类植物非常具有多变性,不同地域种的阿芬椒草随着养殖环境肥力,水质与光照条件的变化,其叶面色可能呈现出绿色,红褐色,暗褐色,黑褐色,黄绿色等丰富多彩的颜色,叶背呈浅绿色至酒红色不等。且在光照条件良好时其叶面可能具有亮黄色,黄绿色,紫红色不等的纵向线状斑纹。其叶表也可能呈现出较为光滑到极具凹凸特征的不同性状。阿芬椒草的水中叶呈批针形,随着养殖条件的变化,其成株叶长在10-30cm之间变化。该种对光照的适应性非常广泛,从中偏弱光到强光条件均可适应。该种对水质的适应性较为广泛,对硬水有相对较好的抗性。但总体上大多数地域种的阿芬椒草仍偏好弱酸性软水环境,在沉水养殖时适宜栽种于肥沃的泥质地基中。该种生长较为迅速,条件适宜时每周可产生1-2片新叶,可以在3-6个月能形成规模较大的密集群生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5-14 18:44 编辑

芭蕉草属(Lagenandra)篇:
芭蕉草L属是原产于南亚的一类外观类似椒草的天南星科植物。其中的一部分品种可以在完全沉水的状态下养殖。在市面上被常冠以“椒草榕”,“异色椒榕”等商品名。常见的几种可水下的品种水中叶片呈长卵型,长约15-20cm。随品种和养殖条件的不同,其水下叶可呈现绿色,黄绿色,棕褐色,紫红色,深红色等多种表现。目前在国内一些发色呈紫红色和绿色的芭蕉草品种已有较多的杯装组织培养植株。
350226043673229966.jpg
   Lz接触过的3个芭蕉草属的品种水下养殖难度相对较低,水下适应性好。与入门等级的椒草难度相似。芭蕉草属的植物转水进程较为缓慢,需3-4个月方能完全转水,对其水上叶的处理方式与入门级椒草基本相同。芭蕉草类植物偏好弱酸性的软水以及更稳定的水质,适宜栽种在较为肥沃的泥质地基中。此类植物生长繁殖速度较为缓慢,在沉水的状态下通常通过根茎繁殖的方式产生新的植株,需9-10个月以上才能形成小群生体
微信图片_20170514184305.jpg
(上图中的芭蕉草属SP转为水中叶后的样态,可以看到其即使养殖在阴性条件下也可以发色)
119482529036767397.jpg (国外草友水上养殖的芭蕉草属植物,可见其水上叶片相对更加大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5-19 23:50 编辑

落檐属(Schismatoglottis)篇
落檐属s属是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类的天南星科植物。该属中的一些品种外观类似水榕或辣椒榕类植物,有可完全水下生长的特性。其根茎与水榕属植物类似,呈横走状。具卵形或长卵形,批针形的水下叶,叶长5-10cm,水下植株高约10cm。叶表光滑,有天南星科植物水下叶特有的星点表现。随品种和养殖条件的不同,其水下叶可呈现黄绿色,深绿色,青蓝色,棕色等多种表现。Lz接触过这一属的2个品种,两者水下养殖难度相对较低,偏好弱酸性的软水以及更稳定的水质。生长繁殖速度较为缓慢,在沉水的状态下每2-3周产生一片新叶,水下通常通过根茎繁殖的方式产生新的植株。与绝大多数常见的水榕类及辣椒榕类植物相同,可水下的落檐属S属适宜绑缚在石木表面生长。
兰榕属(Aridarum)篇
新草友应当注意,“兰榕”并非Aridarum属的正式译名,而仅是该属植物基于外形特征获得的非正式商品名称,也有资料将此属植物命名为岩椒属。目前lz尚未得知该属正式的中文译名,因而在本文的讨论中将其暂且称为“兰榕”。如有草友知晓其规范属名请指正。
该类植物为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类的天南星科植物,目前相关的资料比较匮乏,lz接触过该属的5个品种。该属其中的一些品种外观类似水榕或辣椒榕类植物,原生于河岸或者瀑布边缘的岩石上,大多数品种有可完全水下生长的特性。其根茎呈横走状,具长卵形,批针形或狭长针形的叶片,叶表光滑。水上开花时具有白色或粉白色的小型佛焰苞,目前未发现其具有水中开花结果的记录。此类植物外观与兰科植物有些许相似。因此被称为“兰榕”。因品种与养殖条件的差异,其叶片呈现可能黄绿色,深绿色或略带蓝的绿色。该属植物水中叶相较于水上叶明显有小型化的趋势,通常长5-10cm,水下植株高约6-15cm。但也存在植株高仅3-5cm,叶片宽仅1cm左右的的超小型兰榕属植物。
该属植物相较于水榕属,辣椒榕属等类似植物水下适应性相对不佳,转水进程缓慢,且存在较高的水下化失败的可能性。该种似乎较为适应水体很稳定的弱酸性软水环境,对高温及环境波动的抗性很差。当酸碱度,水温发生剧烈波动或水温超过28摄氏度时时,兰榕属植物很容易出现叶片叶柄根茎腐烂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会完全腐烂死亡。根据lz个人的试验,兰榕对化学品的抗性极差,对其使用除藻药剂可能导致植物直接死亡。该类植物水中生长极其缓慢,通常需2-3个月才会产生一片新叶。兰榕在水中主要通过根茎繁殖,lz目前暂未看到兰榕属植物在沉水状态下开花结籽进行有性繁殖的记录。该种水中繁殖的速度极其缓慢,需要数年才可能产生小规模的群生体。兰榕属植物总体上属于养殖难度相对较大的阴性水草品种。
水下“千年健”的迷雾——Furtadoa属篇
千年健属(Homalomena属)植物是原生于亚洲热带地区的一类天南星科植物。该属植物因其多变的叶型及叶色而受到植物爱好者广泛地关注与养殖。相应地,一些水草爱好者对原生于湿度较高热带的千年健属植物是否能实现沉水养殖抱有较大的期待,并进行了一些试验。根据LZ个人看到的资料显示,一些千年健属植物在沉水养殖的情况下可以产生一些疑似水中叶片的叶片,同时一些较早期的水草资料将千年健属的一些植物描述为可沉水甚至水中适应性相对较好的植物。但直到目前为止,lz尚未看到可被确证为长期而稳定地被沉水养殖转化为水中植株的千年健属植物,更多的资料也显示千年健属的植物水中适应性普遍非常不佳,似乎不适宜进行沉水养殖。由于lz本人也暂无条件试验将千年健属植物进行沉水养殖。因而lz目前只能大致推测在千年健属植物中,最多可能仅有其中的极少部分品种可以在条件非常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沉水养殖,其水中适应性应属不佳。但具体状况如何,仍有待于lz经一步的试验和探索。
目前有一类如图所示的被称为“水下千年健sp.丝绒”的植物在草友间广泛流传,该类植物水中适应性好,在完全沉水的条件下可以顺利地生长繁殖。对于该类植物的属别问题,目前存在不同的见解,一些植物爱好者将其划归为千年健属,一些植物爱好者将其归为辣椒榕属,而更多的资料将其划归为一类独立的属种——Furtadoa属。lz通过简单地非规范性资料的检索并对照持有的植物养殖观察判断,相对赞同该属植物属于独立的一属的观点。但由于lz本人对植物学相关知识的匮乏与无知,因而这一说法只是简单地人云亦云而已,对解决该类植物的定位问题并无实质性的作用。因而lz仅对一些国外植物论坛上的资料进行简单翻译,并结合自身的感性直观经验尝试对该类植物进行简单地描述。此处如有错误请及时指正批评。
国外资料显示,Furtadoa属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类的天南星科植物,该属的植物是一些国外的植物学者根据根茎外形,佛焰苞外观等因素从千年健属中分离出来后独立成属的。该属目前相关的资料比较匮乏,lz亦未找到该属植物的规范中文学名。据野采者公布的图片显示,该属植物原生于河岸或者林下阴湿之地的石木之间,其中的一些品种外观类似水榕或辣椒榕类植物,可完全水下生长的特性。其水上植株与水下植株外形类似,水中成株高约15-20cm,根茎呈横走状,与水榕属植物类似。其水中叶呈具皮革质感的椭圆形,成株长10-15cm。其水中叶叶色因品种与养殖条件的区别,可能呈现为绿色,黄绿色,深绿色,亮红棕色,暗紫红色等不同的颜色。
该属植物两者水下养殖难度相对较低,偏好弱酸性的软水以及更稳定的水质。生长繁殖速度较为缓慢,在沉水的状态下每2-3周产生一片新叶,水下通常通过根茎繁殖的方式产生新的植株,繁殖速度缓慢,需1年以上才会从根茎处繁殖出新的植株。与绝大多数常见的水榕类及辣椒榕类植物相同,可水下的F属植物似乎更适宜绑缚在石木表面生长。但也有国内外草友将其横状根茎埋入地基中种植而生长良好的记录。但lz个人选择仿照原生模式将其附生种植在在石木基质表面,这样似乎更有利于植物根茎的呼吸,避免融化腐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6-10 21:05 编辑

芋榕属(Piptospatha)篇
芋榕属P属是是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类的天南星科植物。该属的其中的一些品种外观类似水榕或辣椒榕类植物,有可完全水下生长的特性。其最大的特征是具有下垂的铃铛状或杯状佛焰苞。该类植物的根茎呈横走状,具卵形或长卵形,批针形的水下叶,叶长5-10cm,水下植株通常高约10-15cm,但也存在高30cm以上的大型芋榕属植物。依品种不同,其叶表或光滑或有与水榕属植物类似的叶肋状皱褶,有天南星科植物水下叶特有的星点表现。随品种和养殖条件的不同,其水下叶可呈现黄绿色,深绿色,绿色带黄绿色或白色不规则斑纹等多种表现。Lz接触过这一属的3个品种,这几类植物的水下养殖难度相对较低,对光照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从较弱光到偏强光的环境均可适应。偏好弱酸性的软水以及更稳定的水质。生长繁殖速度较为缓慢,在沉水的状态下每2-3周产生一片新叶,水下通常通过根茎繁殖的方式产生新的植株。与绝大多数常见的水榕类及辣椒榕类植物相同,可水下的芋榕属植物似乎更适宜绑缚在石木表面生长。但也有国内外草友将其横状根茎埋入地基中种植而生长良好的记录。但lz个人选择仿照原生模式将其附生种植在在石木基质表面,这样似乎更有利于植物根茎的呼吸,避免其根茎出现融化腐烂的问题。
322863305803987278.jpg 国外采集者拍摄的原生地芋榕属植物,可以看到其为附生型植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6-10 21:16 编辑

皇冠草篇:
总述:水族意义上的“皇冠草”是一类Echinodorus属植物的商品名。此类植物原产地大多分布在美洲的热带地区,分类较为混杂,存在着大量的人工改良品种和野生品种,其中很多品种只在图鉴里提及,在国内市场上乃至与玩家手中都很难见到。除针叶皇冠少数较为小型的品种外,大多数皇冠草类植物通常具有卵性,长卵性或剑型的水中叶,成株高可达50cm以上,属于体型较大的阴性水草。lz作为非专业人士,只能从外观上大致判断,具体的判断方法和皇冠草的系谱分类还望草友们补充指正。皇冠草类属于较早引进的水生观赏植物,不同品种间形态差异较大。但除少数较为特殊的品种外,皇冠草类总体上属于适应性广泛,易于养殖的植物。

选购篇:
皇冠草类的价格一度非常之高,但现在除较为稀少的深绿皇冠类和针叶皇冠以外,市场上的大部分大型皇冠草都很便宜,且深绿皇冠类的价格也已经回到了较为正常的水平。市面上出售的大型皇冠草类基本上是水上叶。皇冠草类植物转为水下的过程通常较为简单,新草友只需要将植株栽种在地基中即可等待皇冠草类植物自然转为水下叶。根在lz个人的实践经验,九冠皇冠草等一些大型皇冠草类植物甚至可以在无正规过滤,荷兰沙地基,无灯靠日照,不添加肥料和碳素的恶劣环境中正常生长并繁殖。在选购的过程中,草友只要注意观察其根部,选购根部没有腐烂和损伤的植株即可。此外由于皇冠草类植物的水上叶蜡质层较厚,具有较强的保持植株体中的水分,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在造景的过程中皇冠草类植物不仅适宜沉水栽培,也适宜在不额外配备喷淋,保湿设备的情况下挺水栽培,营造出沼泽生境中原生自然的景观。
新草友们需要注意,目前常用奸商打着“迷你皇冠草”的旗号贩卖一些大型皇冠草的小苗,目前据LZ所知,除了针叶皇冠及其近似种,深绿懒人皇冠草的小株(其实这个完全长大了也不小)以外,还真没有什么适合做前景的小型皇冠草。这些所谓的“迷你皇冠草”很快就会长到4,50cm以上,打乱整个草缸的布景,请新草友们一定注意
日常管理篇:
皇冠草种植较为简单,无需太多的管理即可成活,不过要养好皇冠草类,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很多大型皇冠草类的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对水体中与地基中的肥料物质消耗量很大,这类植物在肥力或生长空间不足时容易出现烂叶,黄叶,白化的现象。因此在种植皇冠草时建议铺设10cm以上厚度的水草泥或者仙土(仙土对促进皇冠草的生长具有很显著的效果)以促进其生长,并提供其广阔的生长空间。
2.皇冠草的原生地是美洲的热带地区,原生地水质较软,因而这类植物总体上偏好弱酸性软水。如果水体过硬,皇冠草叶片上很容易出现**状脱钙的结晶,并出现植物生长停滞的问题。但通常调整水质后即可恢复正常。
3.不同品种的皇冠草生长繁殖速度差别较大:
通常情况下市面上常见的大型皇冠草生长很快,可以在数个月内形成丛生的群体。小型的针叶皇冠类生长则相对比较慢,通常需要4-6月才能形成密集的草坪效果。深绿皇冠类在水下的生长速度繁殖速度更加缓慢,在环境条件适合,肥力充足的情况下,根据LZ的经验,深绿皇冠类每2-3周产生一片新叶片,植株要养殖数年才能完全长成成株。
皇冠草类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根茎侧芽繁殖及种子繁殖。除通过根茎繁殖以外,大多数皇冠草在植株成熟后会长出细长的花剑,伸出水面开出白色的花,随后会结出青绿色的小粒球状果实。皇冠草的种子在花剑上会直接萌发生长出较小的植株。这时可以把小株取下来种植到水里,就可以继续生长出新的水下植株了
4.皇冠草类对光照的适应性通常较为广泛,从较弱光照到强光环境都能较好地适应。其水中叶随品种与养殖条件的差异,可能呈现出绿色,黄绿色,深绿色,红色,红褐色,紫红色,暗红色等不同的发色特征。部分具有发色特征的皇冠草品种需要在较强的光照和肥力条件下方能显示出红色,紫红色,亮黄色,深褐色等叶面发色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6-12 00:08 编辑

其他阴性大型水草篇
龙鞭,网草,浪草,硬叶浪草,红海带等其他大型阴性水草也很适合在阴性缸中种植,这些植物在早期价格一度很高,现在随着大量的人工繁殖,其价格已经很亲民了。
选购篇:市场上此类水草没有水上叶存在(上述植物属于完全沉水生的植物,不具有产生陆生叶片的能力),草友只要注意观察其根部和球根,选购没有腐烂和损伤的即可
日常养殖与管理篇:
网草
网草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地区的大型水草。其具有球状根茎。水中叶一般呈黄绿色至深绿色,在较强光照下可能转化为略带浅褐色或红棕色。其水中叶呈长带形至长椭圆形,叶尖呈钝圆形,叶边缘平滑。水中叶长可达70cm以上,宽10cm,体型非常巨大,适宜栽种在长120cm以上,深50cm以上的水族箱中。网草最大的特征是其水中叶片只有网状的叶脉而没有叶肉,故而得名网草。网草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其要求弱酸性的软水,较厚的地基,充足的肥力与生长空间以及更稳定的水质,否则容易发生生长不良,叶片腐烂等问题。该种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较为广泛。有资料显示网草较为不耐受高水温,在温度超过28摄氏度以后受温度胁迫容易出现生长停滞甚至植株腐烂的不良反应。网草植株单株的生长速度较快,单株可在3-4个月内长成成株。网草在人工环境中主要通过球状根茎分株繁殖,繁殖速度缓慢。需1-2年才能产生新的植株。新草友们应当注意,有奸商销售所谓的“迷你网草”,声称其为矮化品种。但根据lz的实验结果和国内外资料的查阅,并不存在体型较小的“迷你网草”。这些所谓的“迷你网草”无非是网草的小苗而已。

龙鞭草
龙鞭草是一类原产于非洲地区的石蒜科,文殊兰属大型水草。其水中叶呈深绿色(近期似乎在非洲发现了具有暗紫红色发色特征的类似文殊兰属植物),从根茎底部长出喷泉状的莲座生线形叶,叶边缘有波浪形皱褶。细叶龙鞭叶幅宽约5,mm-1cm,而阔叶龙鞭叶宽可达2-4cm。龙鞭草水中叶片长可达80cm-100cm,在宽广的水体中甚至可能长得更为庞大。属于非常大型的水草,适宜栽种在长120cm以上,深50cm以上的水族箱中。龙鞭草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其要求弱酸性的软水,较厚的地基,充足的肥力与广阔的生长空间,根系非常发达。对硬水,碱水的抗性不佳。在条件不适宜时容易发生叶片白化,腐烂等问题。但该种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较为广泛。龙鞭草植株单株的生长速度较慢,单株在9-10个月内可以长成成株。人工环境下主要通过根茎侧芽分株繁殖,繁殖速度缓慢。需1-2年才能产生新的植株。在条件适宜时,龙鞭草成株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会盛开出白色的花,与其生物学上的近亲:陆生的观赏植物文殊兰的花型非常近似,很具有观赏性。
硬叶浪草/气泡浪草/大卷浪草
硬叶浪草是一类原产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溪流或池塘中的水蕹科大型水草。这类水草具有球状根茎,水中叶片呈长卵型或剑型,在通常情况下水中叶为呈半透明黄绿色,叶片质感较厚较坚硬,叶边缘有波浪形皱褶。部分品种在较强光照下叶片会转化为红褐色或暗红色。硬叶浪草叶宽5-6cm,长可达50cm以上,属于比较大型的水草。硬叶浪草偏好弱酸性的软水,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肥力与生长空间。一些品种的硬叶浪草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浮叶,可以营造出原生自然的美感。
气泡浪草和大卷浪草是原产于非洲地区的水蕹科大型水草。这类水草均具有球状根茎、气泡浪草水中叶呈长卵型,为半透明深绿色,叶片表面有显著的凹凸气泡状结构。叶宽可达8-10cm,叶长可达50cm以上,属于比较大型的水草。大卷浪草水中叶叶长可达50cm以上,呈半透明黄绿色,叶片呈现显著的波浪型特征,叶片质感较软较薄,容易被鱼虾螺类摄食。因而要避免将此类植物与有显著草食性的鱼虾混养并注意水中螺类对其叶片的啃食。气泡浪草和大卷浪草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水质不佳时容易出现腐叶现象。这类植物偏好弱酸性的软水,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肥力与生长空间。资料显示浪草类植物较为不耐受高水温,在温度超过28摄氏度以后受温度胁迫容易出现生长停滞甚至植株腐烂的不良反应。在人工环境下此类植物主要通过根茎分株繁殖,繁殖速度缓慢。需1-2年才能产生新的植株。

红海带草
红海带草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的睡莲科,合瓣莲属植物,原生于这一地区水流较为稳定的池塘沼泽中。该种具长剑形的水中叶,按照一些国外资料的描述,这种植物的小株和椒草属的植物有些类似(LZ也是这么觉得的),但事实上该种属于体型很大的水草。其水中成叶宽6-7cm,长可达60cm以上,叶边缘有波浪状起伏。其水中叶色随光照与肥力条件的不同,可能呈现出黄绿色,绿色,红棕色,褐色,红色甚至亮紫红色等不同的颜色。但在阴性草缸的光照条件下,红海带草的叶色多呈现出黄绿色或淡红棕色。该种与其他睡莲科的植物不同,不具有产生浮生叶片的能力。红海带草偏好弱酸性的软水,对硬水的抗性一般。由于其根系发达,植株庞大,在饲养时适宜将其栽种于开阔而肥沃的泥质地基中,其提供充足的肥力与生长空间。红海带草对光照的适应性较为广泛,从中等偏弱的光照到强光照的条件均可适应。但光照终究不宜太弱。红海带草叶片质感较软较薄,容易被鱼虾螺类摄食。因而要避免将此类植物与有显著草食性的鱼虾混养并注意水中螺类对其叶片的啃食。该种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水质不佳时容易出现腐叶现象。该种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小株需8-9个月才能长成较大的植株。在人工环境下红海带草主要通过根茎分株繁殖,繁殖速度缓慢。需1-2年才能产生新的植株。有国外资料显示该种在人工环境中可以盛开出白色的花并完成自花授粉进行种子繁殖。但lz养殖的红海带草尚未开过花,因此并未测试过其种子繁殖的过程。如有可能将会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5-4 11:35 编辑

辣椒榕简记:
辣椒榕属植物是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类小型天南星科植物。此类植物通常具横状根茎,叶片因品种与养殖条件的区别可呈卵形,长卵形,剑形,批针形等多种形状,因品种和光照,肥力等养殖条件的不同,该类植物的叶片可能呈现出深绿色,黄绿色,蓝绿色,蓝紫色,红色,暗红褐色,紫红色,紫黑色等非常多变的特征。但在阴性草缸的养殖条件下,该属植物往往仅呈现绿色或蓝绿色。多变的叶色特征是该属植物受到广泛地欢迎的原因所在。辣椒榕属的大多数品种可以在完全沉水的环境中正常生长。按照目前的商品分类体系(这一体系很不严谨,仅是为便于交易而从外观上进行的简单判断),辣椒榕被分为植株庞大(水上植株高可达50cm以上,水中植株相对小型化),叶片呈现长卵形或批针形的巨人系列,叶片表面叶脉显著的莫特延纳系列以及叶片呈狭窄的窄批针形的针叶(凯瑟琳娜)系列。但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这一商品分类体系正在逐步遭遇质疑与挑战。新草友应当注意,目前植物学理上得以规范地进行研究并记录的辣椒榕品种仅有寥寥数种,绝大多数辣椒榕品种仍未得到规范的命名,而仅是以商品名的方式出现在草友面前。在商业炒作的推动下,当下辣椒榕的品种极其混杂不清,很多商品名对应的品种间界限模糊,难以确定为种间差异或是同一种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而相对确定的辣椒榕品种间在生长速度,繁殖速度方面的差异也很大。
lz在阴性景观中养殖的辣椒榕并不刻意通过灯光,肥力的控制追求其发色,亦不在意所谓的“年份”,“种源”等商业化因素浓重的要素。品种也不能一一辨明。在这一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LZ根据目前的经验只能对辣椒榕的养殖作出以下判断:
通常大多数辣椒榕品种适合附生在石木表面养殖,虽然也有养殖者将其栽种于地基中养殖,但对于新草友来说,将其附生与石木表面似乎更便于养殖与管理。
辣椒榕属植物的水中适应性尚好,大多数辣椒榕野生植株在一般的阴性草缸环境中可以正常转水并长期而稳定地沉水生长,形成群生体。多数辣椒榕要求较为稳定的弱酸性至中性的水体环境,该属植物对环境波动的抗性较差,在水质水温等条件波动过大时可能发生叶片,根茎腐烂的不良现象。该属植物水中生长繁殖通常较为缓慢,主要通过根茎进行繁殖。辣椒榕属植物在完全沉水生长时虽然时常能盛开出白色的佛焰苞,但lz目前尚未看到其在完全沉水的条件下进行种子繁殖的记录。通常单株需要数年才能形成具有规模的群生体。当条件适合时,一些生长相对较快的品种可能在1年内形成初具规模的群生体就目前LZ实验过的品种而言,莫特型的黑骷髅榕对水质及环境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在水体波动时容易出现叶片破洞,叶柄熔断,叶片脱落等不良反应。且该种的水上叶转水较为困难。算是养殖相对有难度的一个品种。
图为市面上最为常见的盆装组织培养辣椒榕“新当”(也称蓝精灵)转为水中叶片后的形态。 92228202669494207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6-12 00:56 编辑

箦藻篇:
箦藻是一类原产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鳖科植物。该类植物原生于流动缓慢的河流之滨,沼泽以及部分稻田边缘等土壤肥沃之处,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湿地中也可以采集到一些责藻属的植物。箦藻属于完全沉水生的植物,不具有产生陆生叶片的能力。其水中植株外观大多呈莲座丛生状,但实际上箦藻为有茎类植物,具备根状茎。一些箦藻的sp品种会也呈现出显著的有茎类特征。箦藻之水中叶呈狭长批针型,长15-30cm,宽1-2mm。箦藻因品种和光照条件不同,植株高度也有所差异。通常在中等光照的情况下,常见的几类箦藻的水中植株高可达30cm以上,一些体型较大的箦藻品种高度甚至可以达到近50cm。箦藻因品种和光照,肥力等环境条件的不同,在水中可能呈现出黄绿色,绿色,深绿色,红褐色,紫红色甚至亮橙红色的颜色特征。该类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广泛,从强光到中弱光环境均能适应。但相较于蕨藓类植物,责藻类植物对光照量的要求相对更高一些,在阴性草缸的环境中应当尽量栽种于较为明亮之处。在光照较弱,肥力相对较缓释的阴性环境中,箦藻通常不能完全发色,而多呈现出黄绿色或绿色。该类植物偏好弱酸性软水环境,对偏硬偏碱的水质抗性较差。在偏硬偏碱的水体中会出现掉叶,腐叶,脱钙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箦藻对地基肥力的要求较高,根系发达。适宜栽种在较为肥沃的泥质地基中。在完全沉水的状态下箦藻主要通过根茎侧芽的方式繁殖。其生长繁殖速度通常较快,单株可以在3-4个月内形成规模很大的丛生体,营造出原生溪流河畔水草质密之感。箦藻总体属于栽培简易,观赏性强的经典阴性植物品种。此外,如果在水浅之处种植箦藻,这种植物会在水面会盛开出白色的小花。

专辑:阴性草缸中的前景草合集篇
很多新草友希望在阴性草缸相对较低光照,不额外添加碳素和相对低肥力条件下种植前景植物,以实现造景布局的完满。lz通过长期的试验,从经验上得到以下直观判断:
在采用较为肥沃的泥质地基,水体稳定且酸碱度,软硬度适中,缸内整体光照不至于太弱的前提下,在阴性环境的草缸中同样可以成功培育一些种类的前景草,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后得到类似“草坪”的效果。lz将分品种对在阴性条件下可以培育的一些前景草进行简单的叙述。
1.火焰莫斯等灰藓科的苔藓,珊瑚莫斯,凤尾藓类,匍灯藓类,绿球藻,怪蕨莫斯等苔藓,特殊蕨类或特殊观赏藻类。此类苔藓或特殊观赏藻类在一般观念中均被归为传统的阴性草范畴,其培植的一般方法已经在上文中论述完成,此处不再赘述。在造景的过程中可以在草缸泥质地基上铺设碎石或河沙,使此类植物攀附在碎石表面,形成类似草坪的效果。
2.南国田字草(汤匙萍)及类似的萍属植物
此类植物属于水生或湿地生的蕨类植物,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已知存在超过40种类似的可沉水养殖的萍属植物。该类植物广泛地分布与世界各地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通常原生于水畔沼泽的浅水区之上。在我国南方地区也可以采集到类似的植物。此类植物大多数状茎细长横走,具白色假根。其水上叶片与浮生叶片通常呈四裂叶状,与汉字“田”字类似,故而被称为“田字草”。由于此类植物的水上叶与水中叶形态差异极大,非常易于辨认,在市面上大多以水中叶的形态出现,因而新草友们通常也不用担心此类植物的转水问题。萍属植物大多较为易于培养,可在弱酸性软水,中低光照,不添加水草碳源的阴性条件下顺利生长。其水中叶呈绿色,多呈单瓣状。偶生两瓣,三瓣,四瓣甚至多瓣裂叶,偶尔会产生浮生叶片。萍属植物沉水植株高1-2cm,是阴性草缸中非常常用的前景植物。在沉水种植此类植物时,可将数段长3-5cm的植物体栽种于肥沃的泥质地基中,其将通过走茎的方式生长繁殖。通常情况下该类植物生长相对于其他前景草较为缓慢,需2-3个月才能形成较为有规模的群生体。此外,相较于其他常见于草缸中的前景草,汤匙萍类植物的草坪生长密度相对较低,草皮间相对较大的空隙可以允许其他植物(如椒草属植物)通过走茎的方式繁殖出的新植物顺利萌发,非常适宜养殖在阴性草缸中。

3.针叶皇冠草及类似的小型皇冠草品种
此类植物同样易于栽培于阴性草缸中作为前景草,对其具体讨论参见“皇冠草”部分
4.牛毛毡及类似的莎草科,荸荠属的植物。
     据相关资料显示,该类植物广泛地分布与世界各地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通常原生于水塘,沼泽,稻田等湿地的浅水区。在我国南方地区也可以采集到类似的植物。此类植物大多数具备匍匐根状茎,叶线型,有根生及茎生。水中叶呈绿色或黄绿色,形态非常细密,质地柔软,形同牛毛或髮丝,因此得名牛毛草(国外也称其为水发草,hairgrass)。由于此类植物长期受到水景爱好者的欢迎并为水草生产厂大量培植,当前市面上存在大量的水上叶牛毛毡类植物。此类植物的水上叶与水中叶形态较为类似,但相较于水中叶质地较硬,单根叶茎更加粗壮,在市场上往往以石棉杯裝,塑料片裝的形式出现,总体上较易于分辨。但事实上此类植物的水中适应性较好,转水难度较低。新草友应当通过以下方式处理其水上叶以促进其转水:I.将牛毛草从塑料杯中取出,随后将包裹其根部的烂棉与劣质基肥清理干净。由于牛毛草类植物形态较为细密,在清理过程中应当尽量清除干净其根部的烂石棉,以免栽种后其根部被烂绵包裹而出现腐烂的现象,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伤及其主茎。这一过程非常考验新草友的耐性但对于成功栽培此类植物非常重要,可采取在装满水的容器中反复冲漂的方式清理干净。
II. 将牛毛草分小丛种植于地基中即可。通常来说此类植物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以在1-2个月内完成水中化并在水中繁育开来,形成很有规模的群生体景观,营造出草原般的效果。(大莎草及其类似品种系同一属的类似植物,但植株高大,水中叶长可达60cm以上,适宜栽种于后景处。由于其栽培方式与条件和牛毛毡草基本相同,此处不再单独讨论。)
牛毛草类植物总体上属于较为容易培植的植物,该类植物喜好偏酸性的软水,对硬水的抗性尚可,但在过碱过硬的水体中还是会出现生长停滞,植株瘦弱,叶片发黄等不良反应。此类植物根系发达,适宜栽种在较为肥沃的地基之中。牛毛草类对光照的适应性较为广泛,从强光环境到中弱光环境均可以适应,但在阴性草缸的一般照明条件下,该类植物最好还是栽种在较为明亮而不遮光的地基上为好。若光照过弱可能出现植株发白,发黄,瘦弱稀疏等不良反应。在完全沉水的条件下,此类植物通常通过走茎的方式进行繁殖,但也可从叶尖处通过组织分化的方式产生新植株。此类植物生长较快,一般可在3-4个月形成丛密的群生体。新草友应当注意,其群生体的草坪较为致密,易于滋生藻类。应当配合工具鱼虾养殖。

荸荠属植物的迷雾——品种与大小难辨
     经过lz个人的观察实践和国外相关资料的收集,水族商品名意义上所指的“迷你牛毛”同样是一个较为模糊不清的概念。很多新草友都在追求水下生长繁殖速度缓慢,水中成叶高不超过3-5cm,可以密集地形成草丛簇生景观的小型牛毛草品种。然而由于此类植物内部的种类繁多(可能超过100种以上),类似植物的不同品种在外观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加之该属植物的形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即使是确定为水下生长的植株,对于一般的爱好者而言也很难通过观察预先确定其具体品种和生长趋势。事实上荸荠属植物的种间区别似乎存在很大的学理争议。对于一般爱好者而言,这种品种难辨的问题直接导致对相应植物的成株大小很难做出事前判断,从而难以预先安排好造景。lz就曾经将不同环境中采集或购买的,初始外观形态基本完全一致(均为长约3-5cm的绿色丛生细密水中叶或半水叶)的本属植物培植于同一环境下以观察其变化。结果半年以后,其中矮小者叶长约6-7cm,中等体型者叶长约15-20cm,更有甚者叶长竟然超过了50cm,如同大莎草一般。国外资料显示可能事实上的确存在一类在沉水环境下体型仍然低矮的牛毛草类品种,丹麦Tropica公司似乎也有类似的改良品种(被冠名为Eleocharis.sp “mini”?Eleocharis.sp minima?)限于lz的知识水平与专业领域,lz难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希望有经验的草友能够就此类植物的品种鉴别问题给出更加有建设性的补充,不胜感激。
  


5.趴地矮珍珠草,矮珍珠草等部分玄参科的水草
6.鹿角矮珍珠草
7.天湖荽草及类似的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品种:
据相关资料显示,该类植物广泛地分布与世界各地的热带,亚热带与部分温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可以采集到该属的一些植物。天湖荽属下存在数十种以上的植物。其中的一部分具有可以在完全沉水的环境下生长的特性。由于天胡荽属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可沉水生长的品种的养殖条件与方法较为类似。因此在此仅以水族箱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天湖荽草(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为例进行讨论。


   该种通常原生于较为湿润的土壤上,其茎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片,节上生根。水上叶叶片呈绿色或黄绿色,膜质至草质,表面有较为显著的蜡质感,呈现圆形或肾圆形,基部心形,两耳有时相接,不分裂或5-7裂,裂片阔倒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光滑,背面脉上疏被粗伏毛,有时两面光滑或密被柔毛;叶宽1-2cm,叶柄长0.7-9厘米,无毛或顶端有毛;托叶略呈半圆形,薄膜质,全缘或稍有浅裂。由于此类植物长期受到水景爱好者的欢迎并为水草生产厂大量培植,当前市面上存在大量的水上叶天湖荽类植物,在市场上往往以石棉杯裝,塑料片裝的形式出现。此类植物的水上叶与水中叶形态较为类似,水中叶质地较软,叶片较薄,表面蜡质层薄。且通常更偏向于浅绿色或黄绿色。总体上较为容易分辨。但事实上此类植物的水中适应性较好,转水难度较低。新草友应当通过以下方式处理其水上叶以促进其转水:

I.将植物从塑料杯中取出,随后将包裹其根部的烂棉与劣质基肥清理干净。由于此类植物类植物形态较为细密,在清理过程中应当尽量清除干净其根部的烂石棉,以免栽种后其根部被烂绵包裹而出现腐烂的现象,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伤及其主茎。这一过程非常考验新草友的耐性但对于成功栽培此类植物非常重要,可采取在装满水的容器中反复冲漂的方式清理干净。

II. 将天湖荽草分为数段长3-5cm的植物体,将其根茎种植于地基中,露出叶片即可。通常来说此类植物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以在1个月内完成水中化的进程并在水中繁育开来,形成很有规模的群生体景观,营造出草坪的效果。天湖荽类植物总体上属于较为容易培植的植物,该类植物喜好偏酸性的软水,对硬水的抗性尚可,但在过碱过硬的水体中还是会出现生长停滞,植株瘦弱,叶片发黄等不良反应。此类植物根系发达,适宜栽种在较为肥沃的地基之中。该种在适应环境后该种会通过走茎的方式攀附在石木与其他植物表面。因而也有养殖者将其绑缚在石木基质表面养殖。但这一养殖方法对水体整体肥力与肥力的均匀,稳定性的要求相对更高一些
天湖荽草对光照的适应性较为广泛,从强光环境到中弱光环境均可以适应,但在阴性草缸的一般照明条件下,该类植物最好还是栽种在较为明亮而不遮光的地基上为好。若光照过弱可能出现植株发白,发黄,瘦弱稀疏等不良反应。在完全沉水的条件下,此类植物通常通过走茎的方式进行繁殖。该种植物前期生长速率相对较慢,但在适应环境后生长较为迅速,加之其具有可攀附生长的特性,可能在栽种后4-6个月内布满水族缸内部。因此要定期对该种进行修剪。
此外,该种水上叶蜡质层较厚,生命力强,非常容易在不额外配备喷淋设备的情况下培育。因而新草友可以很容易地在坨草或半水环境中育成天湖荽草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1-17 20:24 编辑

雨裂水蓑衣篇
  雨裂水蓑衣是一类原产于南亚地区的爵床科水蓑衣属植物。该类植物通常原生于河畔沼泽处挺水生长。该种在早期价格一度较高,后经过草场的批量化养殖,目前价格已经较为低廉。同大多数有茎类水草一样,在市场上多有雨裂水蓑衣的水上植株。其水上植株具十字对生的倒披针形叶片,叶绿色而较厚,叶表有少量白色绒毛。但该种的水下适应性较好,在适合的条件下沉水栽种1-2个月即可完全转为水下植株。雨裂水蓑衣的水中植株叶片长8-10cm,相对较薄,表面光滑,随光照和肥力条件的不同,其水中叶片叶表可能呈现绿色,黄绿色,浅黄褐色,橙黄色,红色,勃艮第紫红色等多变的色彩,如同椒草类植物一般(有英文资料如此形容完全发色的水蓑衣,lz感到非常贴切),叶背则通常呈淡紫红色。但在阴性草缸的光照与肥力条件下,雨裂水蓑衣的叶片通常呈现出绿色或黄绿色。该类植物偏好弱酸性软水环境,对偏硬偏碱的水质抗性较差。在偏硬偏碱的水体中会出现掉叶,腐叶,脱钙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完全沉水的状态下雨裂水蓑衣主要通过根茎侧芽的方式繁殖。在使用雨裂水蓑衣造景时,可根据不同的景观需求选择不同栽种方式。若将雨裂水蓑衣栽种于较为肥沃的泥质地基中,则该种会呈现出较为高大的株型特征,单株高可达70cm以上,时常会生出缸体水面挺水生长,并能够开花。该种植物的水上叶蜡质层较厚,具有较强的保持植株体中的水分,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在造景的过程中不仅适宜沉水栽培,也适宜在不额外配备喷淋,保湿设备的情况下使其部分伸出水面挺水生长,营造出沼泽生境中原生自然的景观。而若将雨裂水蓑衣的根茎绑缚在石木表面,则该种会呈现出较为密集丛生的形态特征,植株也会相对矮小化,高约20-30cm。有资料显示,在光照与肥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被绑缚的雨裂水蓑衣似乎更容易呈现出发色的特征。雨裂水蓑衣生长速度较快,能在4-5个月内形成规模颇大的群生体。


补充内容 (2017-7-1 09:51):
水兰篇

补充内容 (2017-7-10 22:07):
水兰类(Vallisneria.sp)植物是一类水鳖科,苦草属植物的统称。因其中一部分植物的外观与陆生的兰科植物有些形似,因而被俗称为“水兰”。据相关资料显示,该类植物广泛地分布与世界各地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补充内容 (2017-7-10 22:10):
该属植物通常原生于水塘,沼泽,稻田等湿地的浅水区。在我国南方地区也可以采集到类似的植物。该类植物的水中叶呈座状基生,叶线形或带形,先端钝,基部稍呈鞘状,边缘有细锯齿或全缘,水中叶色主要为绿色或黄绿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6-10 21:09 编辑

第三部分:阴性草缸的建立与调整
一.阴性草缸开缸简单示意
在简要介绍阴性草缸中必备的硬件设备,石木素材以及动植物活体素材后,lz将记录一次自己的开缸过程,依此为例向新草友直观地分享运用上述简单的经验创设一个阴性草缸的过程。lz的审美与造景水平拙劣,此部分只为展现一个简单的过程和思路。请新草友们多多包涵,更请草友们提出宝贵的批评与指正意见。
第一步:考虑基本条件,进行总体设计
在开设一个阴性草缸之前,新草友需要首先综合考虑经济预算,摆放空间,楼房承重能力,维护难度与水体稳定度,光照强度,室内总体布局设计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缸体并确定摆放缸体的位置。随后应当大致设计出意向景观的形态,结合对阴性草缸中生物性质与硬件性质的了解,初步确定需要添置的硬件设备,石木景观素材和动植物活体素材的种类。
第二步:购置硬件设备和石木素材,安装硬件设备,摆放硬景观素材
当确定了第一步的内容后,新草友应当首先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石木素材,而不要着急购买动植物活体,以免造成无从安放活体素材,引起活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困境。新草友在购置硬件设备的过程中应当与卖家确定设备具体情况,约定好相应的运输和安装事宜以及责任承担与损害救济条款。
新草友在备齐相应的硬件设备后,应当按以下步骤处理:
1.首先安装缸体和可能包括的地柜。如果是新粘合完成的缸体,最好晾置1-2周左右再行注水。
2.向缸体中注入清水,检查是否有渗漏之处。lz个人不太推崇此时使用化学药剂对缸体进行所谓消毒处理,lz个人以为对于以粘制为主的阴性草缸缸体而言,此时使用化学药剂浸泡缸体有使化学药剂渗入玻璃胶缝隙,造成残留的可能。lz认为清洁新缸体只需用清水浸泡缸体2-3天,随后用水冲洗数次后即可。
3. 排出缸内水体,铺设地基
4.按设计放置石木硬景观素材并按意愿进行调整,直到最终确定硬景观部分的摆放方式。
第三步:购置,种植耐受性较强的植物并安装其他设备
当石木景观摆放完成后,新草友们可以购置苔藓类,水榕类,铁皇冠类等对环境变化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并加以种植。在这一步中,新草友们应当按以下步骤初步种植缸内植物:
1. 向缸内缓慢注入少量水,深度以淹没地基层为宜。随后可以在石木素材上喷水使其湿润,便于安置需要捆绑的植物。
2.向石木素材上捆绑苔藓类,水榕类,在石木缝隙处放置铁皇冠类等适应力较强的植物
3.种植其他耐受性较强的,栽种于底泥中的植物。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及时向缸内喷水保持湿度,避免植物失水枯萎。
4.向缸内缓慢注满水,安装过滤桶,温控设备并使其开始工作,此时可选择性添加市售的硝化细菌添加剂
5.安装灯具系统,设定较短的照明时间(每天4小时左右)
随后新草友们应当将初步完成缸体静置2-3周,耐心等待缸内生态系统逐步建立并趋于稳定。
第四步:分批种植其他植物,放入少量工具鱼虾
经过2周左右的时间,新设立的阴性缸内生态系统得以初步建立并趋于稳定。此时可向缸内的石木缝隙间放置实蕨类,膜蕨类等对水质变化耐受性一般的阴性植物。并将光照时间逐步提升到每天6-8小时。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3-4周,即阴性草缸设立一个半月之后,缸内水体的生物,化学,物理性质将逐步趋于稳定。到此时新草友可以在缸内的地基中种植椒草类植物,在石木缝隙中放置辣椒榕类和类似的天南星科植物。并可以向缸内放入少量工具鱼虾。如有需要,在这一阶段可以再次适量延长光照时间。
第五步:投放观赏鱼虾,完成景观并进行日常性维护
阴性缸设立2-3个月后,缸内水体的生物,化学,物理性质已经趋于稳定的状态,植物活体也已经能够较为稳定的固定在基质表面,不易被生物带起。此时新草友们可以向草缸中投放适量的观赏性鱼虾。从而完成阴性草缸的景观创造过程。在随后的养殖过程中,如上文所述,新草友们需要定期更换部分水体,适量添加肥料,关注动植物植物状态与水质指标。对植物进行适当的修剪与清理以维持景观的形态。由于阴性植物多蕨藓类附生型植物或莲座生型根茎植物的种类特点,加之此类植物具有生长相对缓慢的一般特征,通常情况下阴性草缸无需频繁的整理与修剪。通常对于一个正常运作的阴性草缸来说,饲养者日常仅需要保持规律性的换水并每1-2个月清理脱落的过厚苔藓类植物,依实际情况摘下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株和朽烂老叶促进其繁殖即可。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9: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于 2017-1-17 20:27 编辑

二. 阴性草缸翻缸简示
翻缸总述
在水族造景的语义范围内,lz对“翻缸”一词的涵义进行如下定义:阴性草缸的翻缸是指将缸内部分或全部动植物活体、石木景观素材和相应的硬件设备暂时取出,按创作者的意愿根本性变更缸内的各个要素或景观外观形态的过程。
翻缸是对阴性草缸内环境的根本性调整。根据取出,更换缸内整体环境的各要素与景观形态的程度,翻缸可分为整体性翻缸与部分性翻缸。但无论是整体性或部分性翻缸,顺利完成翻缸进程度要求新草友具备把握缸内环境状况,正确处理缸内各项硬件设备和动植物活体的能力,从而决断是否应当翻缸,设计出合理的翻缸流程并付诸实践。翻缸可谓是对新草友水族理论经验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考验,新草友们应当尤为注意这一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流程。本文随后的论述将以新建立的缸体环境仍为与原缸环境相似的阴性草缸为前提,对两类翻缸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简单地讨论。
I.整体性翻缸
整体性翻缸是指将缸内所有动植物活体,石木景观素材和相应的硬件设备暂时取出,排出更换全部或绝大多数水体,按创作者的意愿彻底改变缸内各个要素或景观外观形态的过程。整体性翻缸是对一定阴性草缸环境的完全颠覆,对缸内既有的动植物活体和水质,微生物群落状况等重要生态要素会产生极其巨大的冲击。对于新草友而言,进行整体性翻缸之前应当明确在何种情况下整体性翻缸具有必要性,并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翻缸操作,妥善处置缸内各类要素,慎重进行整体性翻缸。
整体性翻缸的必要性
对于新草友而言,lz个人经验认为足够必要进行整体性翻缸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阴性草缸内由于日常管理不善或意外事件的影响,缸内生态平衡崩溃,通过调整硬件设备工作情况,换水,修剪,生物防治等日常维护手段已经不足以恢复正常的生态秩序时。
2.对缸内景观和养殖动植物的情况进行彻底性调整,必须颠覆原本的生态环境,重新建立一定的新生态环境以适应新的景观设计或营造截然不同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时。
3. 因鱼缸整体搬运等其他特殊原因的需要,必须颠覆原本的生态环境的特殊情况。
整体性翻缸的一般步骤:
1.根据引起整体性翻缸的原因,制定大致的翻缸方案和素材处置方案
基于活体素材的特殊性,新草友们首先应当事先确定好动植物活体素材的处置方案。若新草友们在翻缸过程中决定保留原有的动植物素材,则应当提前准备好具有和原缸正常状态下相近的环境要素,稳定的生态系统和温度控制,增氧等必备硬件设备的备用缸。如上文所述,一个长期稳定运行的备用缸在翻缸过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缓冲翻缸对动植物活体的影响,在翻缸期间尽可能保障动植物活体的健康与生存。对于养殖部分蕨类,椒草,辣椒榕等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弱的植物,观赏虾,热带鱼等较为脆弱贵重动物活体的新草友以及拥有较大缸体,缸内活体素材数量众多的新草友们来言,事先建立一个甚至数个备用缸并在翻缸的过程中使用备用缸暂时放置动植物活体则更具有必要性。若新草友们在翻缸过程中决定更换原有的动植物素材甚至决定彻底改变缸内整体生态环境的特征(如将阴性草缸的水体环境改为养殖非洲三湖慈鲷为主的水体环境),则应该在翻缸操作前事先将原有动植物活体通过交易,赠与等方式交付给具有相应养殖能力与养殖条件的人,尊重与善待生命。
随后新草友们应当确定对原缸水体与地基的处置方案。如果原缸水体未受到有毒物质的污染,不存在显著的硬化碱化等其他水质问题,则建议新草友在翻缸处理时用各类容器保存约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原缸水,并在翻缸期间使用水泵或体积较小的过滤桶保持水体流动。清洁的原缸水体具有较大的微生物群落基数和比较稳定适宜的化学性质,可以有效促进翻缸后缸内动植物活体的适应环境的过程以及缸内整体生态的恢复。但若原缸水体的水质已存在根本性问题,则此时新草友们应当完全更换所有水体,并参照上文所述的新缸开缸流程进行操作。相似地,若原缸中的地基未受到有毒物质的污染,泥质地基的肥力尚未消耗殆尽,不存在显著的粉化现象,则建议新草友保存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既有泥质地基并补足剩余的量。而在新草友们在处理陶粒,河沙等既有的砂质地基时,由于这类砂质地基的理化性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新草友们可以在简单地清洗后完全保留原有的地基。
2. 关闭并取出光照,过滤,温控等硬件设备
3.取出活体素材,放入具有稳定环境的备用缸内
在这一过程中新草友们应当尤为注意取出活体时的操作顺序和操作方法问题,尽量避免对动植物活体造成损伤。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别的生物活体素材,新草友们应当采取不同的取出方式,按照合理的顺序取出。lz对这一操作的流程与方法简单归纳如下:
首先应当取出缸内的附生性植物素材。由于苔藓类植物的组织结构较为单一,再生能力很强,新草友们可以直接用手摘取附生于石木表面的苔藓类植物,用网捞取浮生于水面的鹿角苔,溪苔类植物。而蕨类,水榕类,辣椒榕类和其他类似的附生性植物属于相对于苔藓更为高等的植物,具有较高的组织分化程度,根茎叶等重要器官受到损伤后不能轻易愈合和再生,且此类相对高等的植物受伤的组织暴露在水体环境中时容易受到水中微生物的感染,发生腐烂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植株死亡。因此新草友们在摘取此类附生型植物应当小心地用刀片隔断蕨类的假根或可沉水生的天南星科植物用于附贴在基质上的附生根的末端。这类根的外表形成根被,由多层厚壁死细胞组成,具备类似倒钩状的形态结构,可以有效地帮助此类植物在沉水生存的状态下附贴在基质上。在割取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伤及植物的横状根茎。在取出后应当及时将植物放入备用缸的水体环境中或用潮湿的保鲜袋密封,以免已经转为水生的各类植物在空气中失水枯萎。其后应当逐步排出缸内水体,并初步取出一些石木类硬质素材。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搅动底泥,以免导致沉积在地基中的盐类物质大量进入流动的水体,对动物造成损害,
在水位降低之后,应当及时捞取缸内动物活体,并放入备用缸内。
当缸内水体基本被排空后,此时应当小心拔出生长在地基中的植物,避免伤及其主茎或球状根茎。并放入备用缸内。新草友们应当按照合理的顺序摆布放置备用缸内各种植物,以免造成物理性损失或造成严重的长期遮光。
4.按照预定的方案更换缸内石木素材和泥质地基并重新铺设地基,搭建石木硬质景观素材
5. 向石木素材上捆绑苔藓类,水榕类,在石木缝隙处放置铁皇冠类等适应力较强的植物,并种植其他耐受性较强的,栽种于底泥中的植物
6. 向缸内缓慢注满水,安装过滤桶,温控设备并使其开始工作,此时可选择性添加市售的硝化细菌添加剂
7. 根据翻缸过程中对原缸水体与地基的更换程度,逐步重新种植其他植物,放回动物活体。
在这一阶段,新草友们应当根据翻缸过程中对原缸水体与地基的更换程度,确定重新种植其他植物,放回动物活体的时间次序。倘若原缸的大部分水体和地基得以保留,则在翻缸后3-4天内缸内的生态平衡将得到初步的恢复,此时新草友们可以向缸内的石木缝隙间重新放置实蕨类,膜蕨类等对水质变化耐受性一般的阴性植物,并逐步放回一些耐受性较强的动物活体。在翻缸后2-3周后,缸内的生态平衡将基本得到恢复,此时新草友们可以缸内的地基中重新种植椒草类植物,在石木缝隙中放置辣椒榕类和类似的天南星科植物,并放回其他较为脆弱的动物活体。倘若原缸的大部分水体和地基已被更换,则应当参照上文所述的新开缸的时间标准逐步放回缸内的动植物活体。这一过程事实上再次证明了常备的稳定备用缸体的重要性。
II.局部性翻缸
局部性翻缸是指将缸内部分动植物活体,石木景观素材和相应的硬件设备暂时取出,可能伴有排出与更换部分水体,按创作者的意愿部分改变缸内各个要素或景观外观形态的过程。事实上局部性翻缸与日常景观调整与维护的界限并不分明,区别可能仅在于改变原有景观和缸内环境的程度上的细微差别。在局部性翻缸的过程中,新草友们应当尤为注意尽量避免搅动底泥,以免沉积在地基中的盐类化学物质和粉尘大量进入流动的水体中,危害动植物的生存与健康。
回复 支持 3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TA南美水族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0008号

GMT+8, 2024-3-29 16:47 , Processed in 0.033352 second(s), 4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